Saturday, March 19, 2011

清联三百副 四

清联三百副(四)

自 挽             翁 照
园地久荒芜,纵然嘉木成荫,争似我孤怀落落;
诗文多失散,若有良朋问稿,只道他妙手空空。

[简注]自挽:自己在世时为自己写的挽联,也叫“生挽”,他人写的挽联叫他挽。翁照(1677—1755),初名玉成,字朗夫,号子静。清江苏江阴人。乾隆时举博学鸿词科。有《赐书堂集》。嘉木:美好的树木。此喻佳子弟、人才。争似我:怎像我。孤怀:孤高的情操。唐孟郊《连州吟》:“孤怀吐明月,众毁铄黄金。”落落:指胸怀坦荡,开朗。宋谢灵运《入道至人赋》:“推天地于一物,横四海于寸心,超尘埃以贞观,何落落此胸襟。”妙手空空:唐传奇小说中的剑客名,说他的剑术神妙。此为两手空空意。空空,谦词,虚心的样子。见《论语"子罕》:“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联语措词别有情致,雅中带有点诙谐。上下联是人生侧面的写照。   
见《中华对联大典》

潭柘寺大雄宝          胤 禛
鹫岭云开,空界自呈清净色;
龙潭月皎,圆光常现妙明心。

[简注]潭柘寺:在北京门头沟潭柘山,寺始建于晋。谚云:“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城。”胤禛(1678—1735),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康熙第四子,封雍亲王。后即皇帝位,年号雍正,庙号世宗。鹫岭:即灵鹫峰。见前注。空界:指佛门。即佛教所谓色相皆是虚妄的世界。清净:佛家语,是说远离罪恶与烦恼。圆光:本指月光。此指佛教称佛菩萨头部放出的轮光。妙明:佛家幻想的深微光明安乐之境。联语是为大雄宝殿而题,自然要体现禅理佛心,因而用语恰切,题于佛殿亦算是佳联。      见《中华对联大典》

题菜圃联              鄂尔泰
此味易知,但须绿野秋来种;
对他有愧,只恐苍生面色多。

[简注]菜圃:种疏菜之园圃。鄂尔泰(1680—1745),西林觉罗氏,字毅庵,清满州镶蓝旗人。康熙举人。后官至军机大臣,卒谥文端。有《西林遗稿》。绿野:此指菜圃。苍生:指百姓,众民。面色:脸色。俗话说,吃没吃,看脸色,穿没穿,看衣著。这里指饥色。联语借题菜圃,表达作者体察民生,关心农事的思想。而乾隆时任文华殿大学士于敏中,曾亲自治菜圃,有题菜圃门联正可作此联的别解。联云:“今日正宜知此味;当年曾自咬其根。”      见《楹联丛话》

黄鹤楼                史贻直
一上高楼,缅当年江汉风流,多少千秋人物;
双持使节,喜此日荆衡形势,纵横万里金汤。

[简注]黄鹤楼:见前注。史贻直(1682—1763),字儆弦,号铁崖,清江苏溧阳人。康熙进士,官至湖广总督、文渊阁大学士。卒谥文靖。双持使节:指两次出使。荆衡:指湖北、湖南一带。金汤:金城汤池的省语,比喻防守得十分巩固的城池。联语借缅怀千秋人物,观瞻两湖形势,抒发建功立业之壮志情怀。         见《中国对联集成"湖北卷》

静如山房             高凤翰
诗怀淡处临春水;
文味闲时数落花。

[简注]静如山房:在山东潍坊十笏园内深柳读书堂西。高凤翰(1683—1749),字西园,号南村,改号南阜,清山东胶州(今高县)人。诸生。官至两淮盐运史。有《南阜山人全集》。联语旨趣含蓄,耐人品鉴。情于联中,意在联外。           见《古今联语汇选》

福州贡院             黄 任
场列东西,两道文光齐北斗;
帘分内外,一毫关节不通风。

[简注]贡院:乃明清时期乡试科考的考场。黄任(1683--?),字莘田,号于莘,清福建永福(今永泰)人。官广东四会知县。有《香草斋集》。“场列”句:指贡院考场分东西向设立。文光:指著述的文彩。北斗:星名。在北边天空排列成斗形的七颗星,称北斗七星。王勃《滕王阁序》中有:“文光射斗牛之墟”句。关节:指人情、金钱、后门等通贿请托的行为。唐李肇《唐国史补》下:“造请权要,谓之关节。”联语构思严谨,上联旨在叙述考试选才,下联旨在议论考试的严肃性,对应考者以及主监试者有警策之意。         见《中华对联大典》

题包孝肃公祠         姚三辰
庐墓守终丧,移孝作忠,最是片言争国本;
居官持大体,以宽继肃,漫云一笑比河清。

[简注]包孝肃公祠:即包公祠,在安徽合肥。包孝肃,包拯(999-1062),字希仁,宋庐州(今安徽合肥)人。天圣进士。为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官至枢密副使,为官公正廉明,平冤狱,抑豪强,高官贵戚无不惮惧。民间传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卒谥孝肃。姚三辰(?--1737),字舜扬,号巽湖,清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康熙进士。“庐墓”句:包拯事亲至孝,父母相继去世,他“庐墓终丧(守孝三年),犹不忍去”。见《宋史"包拯传》。“片言”句:指包拯多次请求宋仁宗早立太子(宋仁宗晚年无子),“以宗庙万世计。”见《宋史"包拯传》。大体:大礼,原则。“一笑”句:古人以黄河清为难遇的祥瑞之兆。包拯立朝刚毅,少见笑容,人皆惧怕他。因而以他的笑比之为黄河清。见《宋史"包拯传》。联语以“孝”“忠”“宽”“肃”立旨,言简而意赅,能抵一篇颂赞包公的宏论。           见《安徽名胜楹联辑注大全》

偶 题               郑 燮
竹疏烟补密;
梅瘦雪添肥。

[简注]此联见于林苏门的《邗江三百吟》卷七。原文如下:“郑公行世之字,皆尚古怪。余闻其中年学欧,因不能取炫于世,改而自成一家。小斋现藏‘竹疏烟补密,梅瘦雪添肥。’一联,板桥楷书真迹,笔笔中锋,迥非行世一路,可以证矣。”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清江苏兴化人。乾隆进士。官知县,因请赈济民为上所斥而罢归。著名书画家,善画竹,“扬州八怪”之一。有《板桥全集》。联语用一个“补”字和一个“添”字,使烟中竹、雪里梅的疏密、肥瘦相映成趣。用语淡雅,清新自然。这样写,何尝不是暗示一种画法呢?       见《板桥对联》

题焦山别峰庵         前 人
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

[简注]焦山:在江苏镇江。别峰庵悬挂有板桥所书此联的木刻。为其孙銮于道光十年在鲁县所刻。雅:美好,不俗。联语清淡雅致,表现其审美的淡雅情趣。郑板桥的《题画》数语,堪作此联的注脚。语云:“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             见《板桥对联》

与韩镐论文联          前 人
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

[简注]韩镐,字西京,山东潍县人。郑板桥任潍县县令时,见他写的文章雄豪放旷,极为赏识,在一次县试中录取他为第一名。删:删除。繁:繁冗驳杂。就:归于。简:简练。三秋树:晚秋的树林。领异标新:具有与众不同的主张,表明新奇的看法。二月花:指报春花。联语紧扣论文之主旨,用“三秋树”比喻简洁、明朗,毫不拖泥带水的文风,用“二月花”比喻不落俗套的风格。写文章也好,吟诗作赋也好,应力求语言精练,清新奇秀,自会思想新颖深刻,语言自会生动活泼。        见《板桥对联》

兴化李园五角亭联     前 人
种十里名花何如种德;
修万间广厦不若修身。

[简注]李园:在今兴化城武安街13号内。李园东为船厅,中为方厅,五角亭在方厅西面的西园内。此联悬于五角亭内,虽非郑板桥生前为其题书,而将其联悬挂于亭柱,却颇切当。名花:指种的名贵花木。种德:种下美德,给百姓带来恩惠。万间广厦:反用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诗句意。不若:不如,比不上。修身:修养身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对读书人立世的根本要求。联语借题发挥,将种名花、修广厦与种德、修身相比, 突出种德、修身的重要。      
见《板桥对联》

兴化柳园联           前 人
北迎拱极,西接延青,共分得一池烟水;
春步柳堤,秋行蔬圃,最难消六月荷风。

[简注]柳园:在兴化城西北角的海子池南端,园内“亭台面水,杨柳沿堤,无墙垣阻碍,位置天然。郑燮题句云:‘北迎拱极……’其胜概可想见矣。”拱极:兴化海子池北的拱极台,又名玄武台,为兴化十二景之一。延青:延青阁,枣园建筑物之一,在柳园之西。为兴化人陈乔所建。“共分得”句:嘉靖三十八年(1559)兴化知县胡顺华为防倭寇,修城墙、市河,将东、南、西三门水关之水都汇入海子池,池四周筑堤栽柳,成为兴化风景区之一。因拱极台在海子池北面,柳园与枣园皆在池南,故有“共分得一池烟水”之语。消:消受。六月荷风:海子池是夏天纳凉、赏荷花的最好去处。拱极台绿波亭一联是此句最好的注脚。联云:“六七月间无暑气,二三更后有渔歌。”因而有最难得的享受的快感。联语借景抒情,上联写一池烟水之胜,下联抒六月荷风之凉,一种乡土风情跃然纸上。            见《板桥对联》

题门联               徐大椿
一生那有真闲日;
百岁仍多未了缘。

徐大椿(1693—1771),字灵胎,晚号洄溪,清江苏吴江人。布衣。应诏进京入太医院供奉。有《洄溪道情》、《医学源流论》。年近八旬,谈辞泉涌。居邻太湖,七十二峰招之可到。那:通“哪”。联语明白如话,道出了人生的真切感受,发人深省。        见《古今联语汇选》(五)

黄鹤楼               陈宏谋
楼外白云停,殊觉天际真人,至今未远;
江边黄鹤返,纵有卷中佳句,到此皆空。

[简注]黄鹤楼:见前注。陈宏谋(1696—1771),字汝咨,号榕门,广西临桂(今桂林)人。清雍正进士。累官东阁大学士,工部尚书。卒谥文恭。有《培远堂集》。天际真人:指骑鹤仙人。真人,指修真得道的人。后以真人为道士的称号。卷中佳句:指唐崔颢的《黄鹤楼》诗中名句。联语由“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诗意脱化而出,别创新意,虚实互衬,亦属佳构。

题贡院联               前 人
矮屋静无哗,听食叶蚕声,敢忘当年辛苦;
文星光有耀,看凌云骥足,相期他日勋名。

[简注]贡院:在湖北武昌。为科举时代考试贡士之所。此联为作者抚鄂时作。蚕声:蚕吃桑叶的声音。文星:即文昌星,世称文曲星。旧时传说为主文运的星宿。后用作比拟著名的文人作家。骥足:比喻俊逸之才。骥,千里马。勋名:功名。联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寄希望于学子,殷勤学业,方可期功成名就,真可谓语重心长。          见《中华对联大典》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