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ne 13, 2011

清联三百副 十八

阴山馆             白让卿
衔远山,吞长江,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送夕阳,迎素月,风雨之际,枕簟生凉。

[简注]榕阴山馆:在福建福州南台山。白让卿,字季生,清顺天(今北京通县)人。官道员。榕:常绿树。产于热带地方,树形高大,其阴极广。山馆:即山中别墅。这是一副集句联。上联前两句见范仲淹《岳阳楼记》,后两句见欧阳修《醉翁亭记》。下联前两句见王禹偁《黄冈竹楼记》、后两句见苏轼的《放鹤亭记》。此集名家句进行再创作,尤见遣句的工巧,是对联创作的一种方式。联语清新自然,淡雅风致,好似一幅秀美的水墨画呈现在读者面前,画中山水秀美,人物风致,诗情亦很浓郁。      见《中华对联大典》

晴川阁               裘 恕
隔岸眺仙踪,问楼头黄鹤,天际白云,可被大江留住;
绕栏寻胜迹,看树外烟波,洲边芳草,都凭杰阁收来。

[简注]晴川阁:见前注。裘恕,字行恕,号可亭,清江西新建人。道光间县学庠生。“隔岸”句:指站在晴川阁上可眺望对岸的黄鹤楼。仙踪,仙人的足迹,见“黄鹤楼”注。黄鹤、白云:见前注。“看树外”两句:化自崔颢《黄鹤楼》诗句,见前引。杰阁:指晴川阁。上联写大江是否留住了黄鹤楼的美丽传说;下联写杰阁已收来晴川的美丽风光。武汉三镇的胜状奇观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联语情景交融,意境清新,对仗工整,堪称佳构。

杜甫草堂             顾复初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简注]杜甫草堂:在四川成都浣花溪畔。杜甫,唐代著名诗人。顾复初,字乐馀,一字幼耕,又字子远,号道穆,别号曼罗山人,清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拔贡生。官光禄寺署正。年90馀卒。有《乐馀静廉斋集》。“异代”二句:化自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云:“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龙蜷虎卧:意即龙盘虎踞。蜷,盘曲状。卧,俯伏状。在此形容祖国江山钟灵毓秀,产生一代代著名诗人。作者借赵翼诗意:“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流寓:离家寄寓他乡为流寓。据《唐才子传》载:杜甫从陕西、甘肃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月白风清:见苏轼《后赤壁赋》:“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联语意境开阔,词采风流,文气伟岸。用问答的口气,既赞美杜子美的诗歌创作成就,又发出“先生亦流寓”的感慨,但毕竟有草堂留给后人千秋凭吊,隐含自愧之感,令人品味无穷。               见《历代楹联选注》

崇丽阁               前 人
引袖拂寒星,古意苍茫,看四壁云山,青来剑外;
停琴伫凉月,余怀浩渺,喜一篙春水,绿到江南。

[简注]崇丽阁:在四川成都望江公园内,晋代文学家左思的《蜀都赋》中有“既丽且崇,实号成都”句,故名崇丽阁。引袖:举袖。拂寒星:擦拭星星,使更明亮,夸张写法。拂,掸去,擦拭。苍茫:旷远无边。四壁云山:周围群山云雾环绕,如同墙壁。青来剑外:有青色来自剑
门关外的感觉。“停琴”句:谢朓《移病还园示亲属》诗:“停琴伫凉月,天烛听归鸿。”伫,长时间地站立。浩渺:水流。无边无尽的状态。在此用于形容心情。绿到江南:化自王安石《船泊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句。形容锦江的春色。联语构思立意奇特,浑然一体。用“拂寒星”、“伫凉月”写月夜登楼的感受。绘出眼前山水壮阔深邃的景象。一“看”一“喜”,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思尽在此骈骊的联意中。      见《中华对联大典》

安庆大观亭           李振钧
秋色满东南,自赤壁以来,与客泛舟无此乐;
大江流日夜,问青莲而后,举杯邀月更何人。

[简注]安庆大观亭:见前注。李振钧,字秉亭,号仲衡,海初,别号燕生,清安徽太湖人。道光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有《味灯听叶庐诗草》。赤壁:此指黄州东坡赤壁。泛舟:苏轼《赤壁赋》中有“与客泛舟赤壁之下”句。此指作者乘船由湖北东下至安庆。大江流日夜:见南朝诗人谢朓“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句。青莲:即李白,号青莲居士。“举杯”句:李白《月下独酌》诗中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句。联语借苏轼泛舟赤壁和李白独酌的韵事,怀古寄意。虽有“无此乐”之寂寞感,但表露出乐在其中之心情。       见《安徽名胜楹联辑注大全》

贺侯理庭公子新婚       严保庸
雀屏妙选今公子;
鸿案清芬古大家。

[简注]侯理庭:生平不详。严保庸,字伯常,号问樵,清江苏丹徒人。道光进士。入翰林,任知县。后作传奇《红楼新曲》、《奇花鉴》等。风行都下。雀屏:比喻选择女婿。隋末窦毅为其女择婿,于屏上画二孔雀,请昏者使射二矢,阴约中目则许之。射者阅数十,皆不合。李渊(唐高祖)最后射,中各一目,遂将女许与李渊。妙选:中选的出色公子。鸿案:东汉梁鸿,家贫好学,有节操。娶孟光为妻,尝至吴,为人舂米。每归,光为供食,举案齐眉。后用为夫妻和好相敬之词。清芬:喻德行高操。大家:同“大姑”。家,读作姑,对妇女的敬称。上联赞美新郎中选,下联赞美新娘贤淑。联语化用典故,自然贴切,俗中有雅。         见《中华对联大典》

陶然亭               蔡锦泉
客醉共陶然,四面凉风吹酒醒;
人生行乐耳,百年几日得身闲。

[简注]陶然亭:见前注。蔡锦泉(?--1849),字文渊,号春帆,清广东顺德人。道光进士。官至湖南学政。有《听桐山馆集》。联语扣“陶然”意,绘景写情,抒“人生行乐”之慨,得一日闲暇之喜。形象生动,感情真切,大有醉亦陶然,醒也陶然,乐也陶然,闲也陶然之意。
见《历代楹联选注》

挹秀亭               许祥光
庭前草色,槛外山光,须知我辈能豪,不在雕梁画栋;
墙及半肩,窗开四面,愿与吾民相见,常如白日青天。

[简注]挹秀亭:在广西桂林。许祥光,字宾衢,号冰渠,清广东番禺(今广州)人。道光进士。官至广西按察使。雕梁画栋:借指装饰秀美富丽堂皇的房屋。白日青天:即青天白日,指晴朗的天。喻清明。上联意谓“我辈能豪”在于山水之乐趣,不在于富丽堂皇的骄逸;下联意谓无高墙阻隔,又四面开窗,眼前是一派晴朗的天。联语切“挹秀”二字,由景入题,生发议论,主旨鲜明,表达了作者积极的乐观情绪和与民同忧乐的思想感情。        见《中华对联大典》

鸥波小榭             赵继元
不霁何虹?有雁齿双桥,青舫绿波相掩映;
在眉为黛,指螺鬟一角,霏云卷雨总空濛。

[简注]鸥波小榭:在江苏南京秦淮河。赵继元,字梓芬,号养斋,清安徽太湖人。咸丰举人,二甲翰林。不霁何虹:不是雨后现晴哪来彩虹。见杜牧《阿房宫赋》:“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雁齿:如雁行有序。形容拱桥栏杆形状。青舫:青色的画舫。
黛:画眉的墨,黛画之眉称黛眉。螺鬟:如螺壳状的发鬟。霏:飞散。空濛:形容烟岚,雨雾呈现的混蒙迷茫之状。此联着意描写秦淮河的景物和风情,比喻形象生动。虹桥、画舫、绿波画意成趣,黛眉、螺鬟、云雨诗意朦胧。联语格调清幽,语词明秀,风雅可诵。          见《中华对联大典》

望湖亭               贺寿慈
欲上危亭,但到半途须努力;
久居平地,那知高处不胜寒。

[简注]望湖亭:在江西永修吴城镇鄱阳湖岸畔。远眺匡庐,近俯彭蠡。贺寿慈(1810—1891),字云甫,号芗垞,晚号楚天渔叟,清湖北蒲圻人。道光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危亭:高亭。高处不胜寒:语见苏轼词“我欲乘风归去,又恐慌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句。胜(shēng):力能担任,经得起。此联意谓登高不能半途而废,务须继续努力,在平地居久了,一旦到了高处,就有经不起寒冷之感。联语简明而意深,平淡中含浅显的道理,有普遍的教育意义。       见《中华对联大典》

无隐精舍             莫友芝
入座有情千古月;
当窗无恙六朝山。

[简注]无隐精舍:在江苏南京城西的胡园,胡恩燮(字煦斋)奉母居此。园主人别号愚园,故人称为愚园。莫友芝(1811—1871),字子偲,号郘亭,清贵州独山人。道光举人。曾为曾国藩幕僚。有《郘亭诗钞》,《增补古今集联》等。上联用语新奇,用拟人手法,邀月入座谈心,大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意境。下联造句更见创新意,诗文中用“六朝”之典实抒情的句子较多,而友芝的“当窗无恙”就不同于一般的借景抒情,具有较为深刻的历史涵义。联语构思立意别有特色。用字炼句,体现了工稳、贴切、新奇。             见《古今名胜对联选注》

小孤山               曾国藩
放眼瀛台小;
置身天地孤。

[简注]小孤山:在安徽宿松东南之长江中。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清湖南湘乡人。道光进士。后率领湘军与太平军作战,攻克天京(今南京)后,又奉命镇压捻军。官至两江总督,卒谥文正,封毅勇侯。有《曾文正公全集》、《曾文正公楹联》等。瀛台:台名。在北京,清故宫西苑太液池(今中南海)中,也名南台。三面临水。联语嵌“小孤”二字,联想发挥,情在联内,意在联外。十个字表达了无限的登临之慨。      见《小孤山古今诗联选》

望湖亭               前 人
五夜楼船,曾上孤亭听鼓角;
一樽浊酒,重来此地看湖山。

[简注]望湖亭:见前注。五夜:五更天。楼船:古代的大船,即是战船。鼓角:古代军队中作为号令的器具。上联记事,追叙咸丰五年(1855)驻师于鄱阳湖,命兵士夜习水战,迎战太平军。国藩登上望湖亭看操练,鼓角相闻之声如在耳畔,表现出战斗气氛激烈。下联抒怀,叙述咸丰八年(1858)重来此地,登亭饮酒,赏眼前湖光山色,表现出儒雅风度。联语重在叙事,叙事中隐含自得之意。            见《曾国藩日记》

桂 湖               前 人
五千里秦树蜀山,我原过客;
一万顷荷花秋水,中有诗人。

[简注]桂湖:在四川新都。秦树蜀山:泛指陕西四川一带的大好河山。荷花:桂湖中遍植荷花。诗人:此指明代诗人杨升庵。此联叙述由陕西入川游览桂湖,发出在这五千里的大好河山中,只是“过客”之叹。面对“万顷荷花秋水”的桂湖,却能留住“诗人”,又生发怀古之情,桂湖的风光美,是因“中有诗人”而衬托出来的。联语构思巧致。写景别具一格。        见《古今名人联话》

图云关               陈文政
一亭俯览群山,吃紧关头,须要认清岔路;
两脚不离大道,站高地步,自然赶上前人。

[简注]图云关:又名图宁关。在贵州贵阳城东南二里的高山上,附近有茶亭饭馆。陈文政,字冠山,清贵州贵筑(今贵阳)人。官开泰教谕。有《醉迷亭乐府全集》。一亭:此指图云关。岔路:双关语。一指路上的岔道,一指生活中的歧路。大道:双关语。一指荆棘丛生,重山万壑的路。一指大道理。喻重任。前人:既指先出关的人,也指历史上有作为的人。联语双关寄意,含凝哲理,寓教育于通俗易懂的两行文字之中,是励己亦是勉人。      见《中华对联大典》
   

拂云楼               左宗棠
积石导流趋大海;
崆峒倚剑上重霄。

[简注]拂云楼:在甘肃省城北隅,又名望河楼。面五泉,楼下黄河环城东去。作者据河山之胜,篆楼额云:“大河前横”。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清湖南湘阴人。道光举人。官至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中法战争时,督办福建军务。卒谥文襄。著作辑为《左文襄公全集》。积石:即积石山,在甘肃导河县西。崆峒:见前注。倚剑:形容山势高峻。左思《大言赋》:“长剑耿耿倚天外。”联语用衬托手法,以积石和崆峒山的意境,相衬拂云楼之峻拔。作者借“倚剑上重霄”一展旷怀,表示出自己的雅量和志趣。               见《左宗棠楹联辑注》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