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秋月.mp3
落雨潇潇,落枫飘飘,一灯如豆,一卷在握…… 值秋雨时节,最喜半掩楼窗,持一册在手,听雨打枫叶。万物斯时皆寂寞,唯有淅沥雨声,伴枫红似火!宠辱皆忘,烦恼尽抛。诚只望此刻可定格为永恒,是为人生最美之一瞬!
Monday, April 25, 2011
Sunday, April 24, 2011
文心雕龙译注四、正纬
《正纬》是《文心雕龙》的第四篇。“纬”是一种假托经义以宣扬符瑞的迷信著作。本篇主要论证兴于西汉末而盛于东汉的纬书与经书无关。儒家思想经汉儒用阴阳五行加以神化之后,到东汉末年便威信扫地了。刘勰为了“征圣”、“宗经”,特写这篇,说明纬书是伪造的。
本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说明古代圣人讲河图、洛书是取法自然之道。第二部分列举四条理由证明后世托名孔子的纬书是假的。第三部分讲汉儒伪托孔子编造种种谶纬的恶果是搅乱了经书,“乖道谬典”,因此遭到桓谭等人的驳斥。第四部分讲纬书“无益经典而有助文章”。
本篇和文学关系不大,但在学术思想上,刘勰在桓谭等人之后对谶纬的荒谬作一系统的总结,是有一定历史意义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对儒家思想的神化,刘勰是反对的,但凡是儒家经典中讲过的东西,如河图、洛书等唯心主义的传说,他不仅不敢反对,而且相信。这是他盲目征圣、宗经思想带来的局限。
(一)夫神道阐幽1,天命微显2。马龙出而大《易》兴3,神龟见而《洪范》燿4。故《系辞》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5斯之谓也6。但世敻文隐7,好生矫诞8,真虽存矣,伪亦凭焉9。〔译文〕根据自然之道可以阐明深奥的事理,使不明显的自然法则明显起来。马龙献出河图就产生了《易经》,神龟献出洛书就产生了《洪范》。《周易·系辞》中所说:“黄河出图,洛水出书,圣人效法它。”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但历时久远,有关记载很不清楚,容易产生不实的假托;因此,真的虽然存在,假的也据此而出现了。 | 〔注释〕1 神道:自然之道。阐:明。幽:不明。 2 天命:自然的法则。微:幽深。 3 马龙:相传黄河出图,由形似马的龙负出。《易》兴:相传伏牺据河图制成八卦,周文王为八卦作卦爻(yáo摇)辞而成《易》(见《周易正义序》)。 4 神龟:相传大禹时洛水有龟献出书来。见:通“现”,出现。《洪范》《尚书·洪范》中说:天赐给禹以洪范九畴。洪范:大法。燿:发出光彩。 5 这几句见于《周易·系辞上》。则:效法。 6 斯:此。 7 敻(xiòng兄去):久远。 8 矫诞(dàn但):假托。矫:诈。诞:虚妄,荒诞。 9 凭:依据。 | |
(二)夫六经彪炳1,而纬候稠叠2;《孝》、《论》昭晰3,而《钩》、《谶》葳蕤4。按经验纬,其伪有四:盖纬之成经,其犹织综5,丝麻不杂6,布帛乃成;今经正纬奇,倍擿千里7,其伪一矣。经显,圣训也8;纬隐,神教也9。圣训宜广,神教宜约,而今纬多于经,神理更繁,其伪二矣。有命自天,乃称符谶10,而八十一篇11,皆托于孔子12,则是尧造绿图13,昌制丹书14,其伪三矣。商周以前,图箓频见15,春秋之末,群经方备,先纬后经,体乖织综16,其伪四矣,伪既倍摘17,则义异自明。经足训矣18,纬何豫焉19!〔译文〕儒家六经光彩鲜明,而纬书却十分烦琐;《孝经》、《论语》等已讲的很明晰了,而解说《孝经》、《论语》的谶纬却讲得十分杂乱。根据经书来检验纬书,有四点证明纬书是伪托的:用纬书来配经书,正和织布一样,必须丝或麻的经线纬线分别配合,才能织成布或帛。现在经书是正常的,纬书却很奇特,二者相背千里。这是证明纬书为伪托的第一点。经书明显,那是因为用世事来进行教育;纬书不明显,那是因为用神妙的现象来说明。那末,前者的文字篇幅必然要多些,后者的文字篇幅应该少些。但现在却是纬书多于经书,神妙的道理讲得更为繁多。这是证明纬书为伪托的第二点。要有上天所降的旨意,才能说是“符谶”,可是有人说八十一篇谶纬,全是孔子所作,但纬书中又说唐尧时出现了绿图,周文王时出现了丹书。这是证明纬书为伪托的第三点。在商周以前,符命占验已大量出现了;但经书是在春秋末年才齐全的。如果是先有纬书而后有经书,这就违背了经纬相织的正常规律。这是证明纬书为伪托的第四点。伪托的纬书既然违背经书,则经书与纬书的意义不同就很明显了。经书已满可成为后世的准则了,何须纬书参预呢! | 〔注释〕1 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为儒家六经。彪炳:光彩鲜明。彪:虎文。炳:光明。 2 纬候:宣扬占卜瑞应方面的书。纬:有六经纬及《孝经纬》等。候:占验。稠叠:重复,这里指纬书的繁多。 3 《孝》:指《孝经》,《论》:指《论语》。昭晰:清楚明白。 4 《钩》:指关于《孝经》的纬书《鉤命诀》等九种。《谶》(chèn衬):指有关《论语》的谶书《比考谶》等八种。“谶”是验的意思,言未来凶吉的征验。葳蕤(wēiruí威锐阳平):草木茂盛的样子。这里指谶纬的众多纷乱。 5 综:织机上带着经线上下开合的装置,这里指织机。 6 丝麻:指丝麻的经线和纬线。 7 倍擿:违背。倍:同背。擿:当作“适”,抵牾。 8 圣:唐写本作“世”,译文按“世”字。“世训”是以世事进行教育。《周礼·大司徒》:“以世事教能。”郑玄注:“世事,谓士农工商之事。” 9 神教:以微妙神秘之理来说明。 10 符谶:祥瑞的征验。符:瑞。 11 八十一篇:指河图九篇、洛书六篇、七经纬三十六篇,还有“九圣之所增演以广其意”的三十篇,共八十一篇(见《隋书,经籍志》)。 12 皆托孔子:《隋书·经籍志》中说:“说者……并云孔子所作。”这只是毫无根据的传说。 13 尧造绿图:《尚书中候握河纪》(纬书之一)中说:有龙马衔出“赤文绿地”的河图献给尧帝。绿图,指赤文绿底的河图。 14 昌制丹书:《尚书中候我应》(纬书之一)中说:有“赤雀衔丹书”献给周文王。昌:周文王姓姬名昌。 15 图篆(lù路):讲符命占验的东西。 16 乖:违背。织综:这里指经纬相成之理。经线和纬线相织,应该是先有经线,再织以纬线,即刘勰所说“经正而后纬成”(《情采》)。 17 倍摘:与上面说的“倍擿(适)”同。 18 训:典法,准则。 19 豫:同“预”,参预。 | |
(三)原夫图箓之见1,乃昊天休命2,事以瑞圣3,义非配经。故河不出图,夫子有叹4,如或可造5,无劳喟然6。昔康王河图7,陈于东序8,故知前世符命9,历代宝传10,仲尼所撰11,序录而已12。于是伎数之士13,附以诡术:或说阴阳14,或序灾异15;若鸟鸣似语16,虫叶成字17,篇条滋蔓18,必假孔氏。通儒讨核19,谓起哀、平20。东序秘宝,朱紫乱矣21!至于光武之世22,笃信斯术23,风化所靡24,学者比肩25。沛献集纬以通经26,曹褒撰谶以定礼27,乖道谬典28,亦已甚矣。是以桓谭疾其虚伪29,尹敏戏其深瑕30,张衡发其僻谬31,荀悦明其诡诞32。四贤博练33,论之精矣。〔译文〕河图、洛书的出现,是由于上天有美好的旨意,用以预兆圣贤,而不是为了配合经书。所以,孔子在世时没有再出现河图,他就有所叹惋;如果祥瑞可以随意编造,那就用不着叹气了。从前,周康王曾经把河图等陈列在东厢,可见前人对上天所降瑞应,曾当做珍宝而历代相传。孔子的编撰,不过对这些古来相传的事加以叙录而已。于是,那些方技术士,便用诡诈的方法来牵强附和:有的讲历象占卜,有的预言灾难变异;还有鸟的叫声好像人语,虫子吃树叶形成文字等等,各种各样谶纬之说的发展蔓延,都一定要假托孔子。经过汉代学者研究核实,认为纬书的伪托是从西汉哀帝、平帝时才开始的。河图、洛书本是古代帝王珍藏的秘宝,从此被伪造的纬书搅乱了。到东汉光武帝时,更加深信谶纬,学习的人,争先恐后,产生了很坏的影响:刘辅混杂一些纬书上的说法来论述经书,曹褒挑选一些谶书中的意见来制定礼制,这种离经叛道的做法,已发展到相当严重了。所以,桓谭痛恨谶纬的虚伪,尹敏嘲笑谶纬的不实,张衡揭发谶纬的谬误,荀悦辨明谶纬是假托。这四位先贤的学识都广博精通,他们的论证已很精确了。 | 〔注释〕1 图箓:唐写本作“绿图”,从下文看应为“绿图”。这里泛指河图、洛书。 2 昊(hào浩)天:泛指天。休命:美善的命令。 3 瑞:祥瑞,好预兆。 4 夫子:孔子,叹:指《论语·子罕》所载孔子的感叹:“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5 造:指伪造纬书。 6 喟(kuì溃):叹息。 7 康王,周成王的儿子,名钊。 8 东序:厅堂的东厢。《尚书·顾命》中说:周康王把河图等陈放在东厢。 9 符命:古代认为帝王受命前出现的某种现象是天降瑞应,所以叫符命。 10 历代宝传:《尚书·顾命》孔传:河图等物“皆历代传宝之”。 11 仲尼:孔子的字。撰:编撰。 12 序录:即叙录,这里指对“前世符命”的记叙。 13 伎数之士:古称医、卜、占候等人为方技或术数之士。伎:同“技”。数:术。汉代桓谭在上疏中曾讲到:“今诸巧慧小才伎数之人,增益图书,矫称谶记。”(《后汉书·桓谭传》) 14 阴阳:古代思想家用以概括自然万物两种对立的基本物质属性。汉儒中一部分人利用来从事历象、占卜、星相等的研究或宣扬。 15 序:叙,说。 16 鸟鸣似语:《左传·襄公三十年》载,有鸟鸣“嘻嘻”;又说这年宋国发生大灾。 17 虫叶成字:《汉书·五行志》载昭帝时上林苑中有虫食柳树叶,形成“公孙病已立”几个字。“公”指汉昭帝。“孙”指汉宣帝,宣帝原名“病已”。 18 篇条,指名目繁多的纬书。 19 通儒:《后汉书·杜林传》:“博洽多闻,时称通儒。”指学识渊博而能融会贯通的学者。讨核:探讨核实。 20 谓起:唐写本“谓”字后有“伪”字。哀、平:西汉末年的哀帝(公元前6—前1年)、平帝(公元1—5年)。张衡在上疏中曾说:“图谶成于哀、平之际。”(见《后汉书·张衡传》) 21 朱紫:正色与杂色混淆。这里比喻经书被纬书搅乱。朱:正色。古代以青、黄、赤、白、黑为正色,“朱”是其中赤色。紫:属杂色。 22 光武:东汉第一个帝王光武帝(公元25—57年)。 23 笃:深。斯术:指谶纬之术。 24 风化:这里指影响。靡:即披靡,指影响之大。 25 比肩:并肩。指趋尚谶纬的人很多。 26 沛献:光武帝二子刘辅,封沛王,死后加号“献”,故称沛献王。《后汉书·沛献王辅传》说他“善说《京氏易》、《孝经》、《论语传》及图谶,作《五经论》,时号之曰《沛王通论》”。 27 曹褒:字叔通,东汉人。汉章帝召他定礼制,他杂用五经和谶书中的说法,写了冠婚吉凶制度一百五十篇。撰:唐写本作“选”。译文按“选”字。 28 道:指圣人之道。典:指儒家经典。 29 桓谭:字君山,东汉学者,著有《新论》。他是当时谶纬迷信的积极反对者。光武帝曾斥其反对谶纬是“非圣无法”,并拟用此罪名杀掉他(见《后汉书·桓谭传》)。疾:憎恶。 30 尹敏:字初季,东汉学者。戏:光武帝命尹敏校正图谶,他说“谶书非圣人所作”。光武帝强令他校正,他便在谶书中的缺漏处补上“君无口,为汉辅”六字。“君无口”是“尹”,意为“尹敏是汉代的辅佐者”(见《后汉书·儒林传·尹敏传》)。深瑕:唐写本作“浮假”,意为虚浮不实。译文按“浮假”二字。 31 张衡:字平子,东汉科学家、文学家,诗文有《张河间集》。发:揭发。张衡曾上书论证谶纬的虚妄(见《后汉书·张衡传》)。僻:邪。谬:错误。 32 荀悦:字仲豫,东汉学者,著有《申鉴》、《汉纪》。他在《申鉴·俗嫌》篇中谈到纬书为伪托的。诞:唐写本作“托”,译文按“托”字。 33 博:学识广博。练:熟练精通。 | |
(四)若乃牺、农、轩、皞之源1,山渎钟律之要2,白鱼赤乌之符3,黄金紫玉之瑞4,事丰奇伟,辞富膏腴5,无益经典而有助文章。是以后来辞人,采摭英华6。平子恐其迷学7,奏令禁绝;仲豫惜其杂真8,未许煨燔9。前代配经,故详论焉。〔译文〕至于伏牺、神农、轩辕、少皞等最早的传说,山水和音乐灵应的会合,白鱼跳到周武王的船上,周武王的屋上火变为赤色的乌鸟,以及深山出现黄银和紫玉等祥瑞,这些内容广泛,事迹奇特,而又辞采丰富,它们对经书虽然没有什么好处,对文章的写作却有一定帮助。所以后来作者,常常采用其中一些精采的描写。张衡担心纬书迷惑人们的学习,曾奏请汉帝下令禁绝;荀悦则为其中搀杂一些真的而惋惜,所以他不同意完全烧毁。因为前人用纬书来配合经书,所以有必要详加论述。 | 〔注释〕1 牺:伏牺。相传他始画八卦。农:神农。相传他演八卦为六十四卦。轩:轩辕,黄帝名轩辕。《尚书中候握河纪》中说:“河龙出图,洛龟书威(灵),赤文绿字,以授轩辕。”皞(hào浩):少皞,传为黄帝之子,名挚。《左传·昭公十七年》:“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源:源头,指以上传说。 2 渎(dú独):大川,这里泛指水。古代认为山水有灵。钟律:音乐。汉代五行家有《钟律灾应》等书,认为某种音乐的出现,也预兆着一定的灾异。要:会。 3 白鱼赤乌:《史记·周本纪》中说:周武王渡河时,有“白鱼跃入王舟中”。又说:有火在武王的屋顶上变为赤色的乌鸟。 4 黄金紫玉:“金”,唐写本作“银”。纬书《礼·斗威仪》中说:“君乘金而王,其政象平,黄银见(出现),紫玉见于深山。”黄银:银的一种。紫玉:玉的一种。 5 膏腴:指辞采丰富。 6 摭(zhí直):拾取,收集。英华:精华,指纬书中“有助文章”的部分。 7 平子:即张衡。 8 仲豫:即荀悦。 9 煨燔(wēifán威凡):焚烧。 | |
(五)赞曰:荣河温洛,是孕图纬1。神宝藏用2,理隐文贵3。世历二汉4,朱紫腾沸5。芟夷谲诡6,糅其雕蔚7。〔译文〕总之,光荣的黄河,温暖的洛水,孕育了河图、洛书。这种神圣的珍宝包藏着巨大的用途,它的内容深刻而文辞可贵。可是经过两汉,由于大量的纬书出现而搅乱了经书。在文学创作上,剔除其中的虚假诡诈部分,还可吸取一些有用的辞采。 | 〔注释〕1 图纬:这里指河图、洛书。 2 藏:包藏。 3 理隐:道理深刻。 4 二汉:西汉、东汉,又称前汉、后汉。 5 腾沸:即沸腾,为押韵而倒置。这里是指到了汉代,纬书繁多起来。 6 芟(shān山)夷:除草,这里指剔除纬书中的糟粕。谲(jué决)诡:诡诈,虚假。 7 糅(róu柔):唐写本作“采”,译文按“采”字。雕蔚:有文采的,这里指纬书中有文学意义的。 |
Tuesday, April 19, 2011
清联三百副 十五
飞云洞 龚学海
洞辟几时?抚孤松而不语;
云飞何处?输老鹤以长闲。
[简注]飞云洞:在贵州黄平东坡山,又名飞云崖,似洞非洞,内部极宽。洞内石乳倒垂,形成各种天然的怪异形象。清代鄂尔泰曾称此为“黔南第一胜景”。龚学海,清湖北天门人。清代嘉庆年间曾任贵州地方官吏。抚:敲,拍。此谓轻轻敲打之意。输:输送、转运。此谓赠送的意思。联语自问自答,点明飞云洞天然胜景之美。语气输缓,韵味悠长。 见《中华对联大典》
湖心亭 陶 澍
野烟千叠石在水;
渔唱一声人过桥。
[简注]湖心亭:在上海旧城东北区的豫园,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该园水石回环,轩亭四映,奇秀甲于东南。陶澍(1779-1839),字子霖,一字云汀,晚号髯翁,清湖南安化人。嘉庆进士。官至两江总督。卒谥文毅。有《印心石屋文集》等。陶澍小住园中,对各景点各题楹联以纪念。此联描绘豫园湖光,作者抓住“野烟”、“渔唱”,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湖心亭的景物特点。烟水渔舟,是我国诗画中的传统题材,作者这样淡写轻描,俨然一幅水墨山水画。见《中华对联大典》
会景楼联 前 人
曲槛遥通沧海月;
虚檐不隔泖峰云。
[简注]会景楼:在上海豫园。曲槛:曲折的栏杆。沧海月:从东海中升起的月亮。沧海,东海的别称。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初学记》六:“按东海之别有渤澥,故东海只称渤海,又通称之沧海。”虚檐:空檐,指楼檐雕琢的花格子,虚空透风。泖峰云:湖中映入的峰姿云影。泖,湖名。即泖湖,在上海松江县西。有上泖、中泖、下泖,称为三泖。元倪瓒《正月廿六日谩题》:“泖云汀树晚离离,饮罢人归野渡迟。”联语文字细腻,视野开阔,对仗工稳,涵盖远近,动静有趣。 见《古今名人联话》
三穗堂联 前 人
此即濠间,非我非鱼皆乐境;
恰来海上,在山在水有遗音。
[简注]三穗堂:在上海豫园。“此即”二句:典出《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shū)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之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上联是说:这里就是濠间了。“在山在水”句:《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有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故谓有“遗音”也。联语情景交融,化用典故,富有哲理,极耐品味。
摩云书院 前 人
化雨无私,忆往昔踏雪来过,曾话春风一席;
摩云有志,愿诸生凌霄直上,毋忘灯火三更。
[简注]摩云书院:在四川彭水。化雨:教化人,像时雨沾溉田地一样。后用春风化雨比喻善教。踏雪:意即在雪地行走,亦指赏雪。唐孟郊《寒溪》诗:“晓饮一杯酒,踏雪过青溪。”此含往昔也曾立雪程门之意。“曾话”句:指曾沐浴春风,得到教益。春风,比喻教导温和可亲。灯火三更:指三更时分仍在灯火下学习。说明学习辛劳。上联立意在“化雨无私”,下联立意在“摩云有志”,奖掖后学,勉励读书上进,语重心长。联语现身说法,寄希望于诸生。 见《古今名人联话》
江心寺楼 李宗昉
青山横郭,白水绕城,孤屿大江双塔院;
初日芙蓉,晓风杨柳,一楼千古两诗人。
[简注]江心寺楼:在浙江温州。旧时祀唐代孟浩然和南朝宋谢灵运两位著名诗人的像。李宗昉(1779—1846),字静远,号芝龄,清江苏山阳(今淮安)人。嘉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有《黔记》等。“青山”两句:见李白《送友人》诗:“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化用自然。孤屿: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任永嘉太守,写有《登江中孤屿》诗:“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双塔:指东塔和西塔。瓯江中有两座小屿,中贯川流,两屿上各有一塔。一曰东塔,一曰西塔。后填塞了中川,使二屿合而为一。初日:初出的太阳。南朝梁何逊《晓发》诗有“早霞丽初日”之句。晓风杨柳:见宋代词人柳永《雨霖霖》:“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楼”句:指谢灵运和初唐诗人孟浩然都曾题咏于此。联语化用古诗词中佳句,切景切情,自然熨贴,妙合天成。勾画了江心寺楼的自然风物,表达了对“两诗人”的敬慕之情。 见《古今联语汇选》(二)
县署大堂 张维屏
催科不免追呼,愿百姓早完国课;
省事无如忍耐,劝众人莫到公堂。
[简注]县署大堂:在湖北黄梅县城。张维屏(1780—1859),字子树,一字南山,号松心子,清广东番禺(今广州)人。嘉庆进士。1822年任黄梅知县,后任南康知府。有《松心诗集》等。催科:按法令催缴赋税。追呼:指官吏到门号叫催租。国课:上交国家的赋税。省事:减少事务。忍耐:指把痛苦的感觉或某种情绪抑制住,不使表现出来。公堂:县署断案的厅事堂。此联一方面说催税免不了号叫,少一事赶不上忍耐一点,另一方面又用祈使语气,希望“早完国课”,“莫到公堂”。造语平稳,而国法人情尽体现于联语中。 见《中国对联集成"湖北卷"黄梅分卷》
题陈园 前 人
闭门宛在深山,好花解笑,好鸟能歌,尽是性天活泼;
开卷如游往古,几辈英雄,几番事业,都成文字波澜。
[简注]陈园:在广东广州西荔枝湾。解:懂得。性天:意指人得之于自然的本性。明洪应明《菜根潭"概论》:“性天澄澈,即饥飡渴饮,无非康济身心。”活泼:生动自然的样子。借以形容心性、思想、文章、做事等活泼生动而不呆滞。开卷:指读书。往古:古昔。波澜:波涛。比喻文章的浩瀚壮阔。上联写闭门谢客,与花鸟同乐,怡然自得,表现了退隐的情趣;下联读书鉴古,英雄事业令人敬慕,表达出开卷有益的感慨。联语淡雅风致,对仗工整。 见《中华对联大典》
听松园 前 人
为词客,为宰官,为老渔,卅载风尘,历几多人海波涛,才得小园成退步;
爱诗书,爱花木,爱丝竹,四围溪水,喜就近佛门烟雨,且营闲地养馀年。
[简注]听松园:在烟雨寺。南山之令嗣小蓬司马所筑。作为著书之所。风尘:风扬起的灰尘。喻指世俗的纷扰。人海波涛:喻人事的变迁。佛门烟雨:指烟雨寺。营:经营,治理。馀年:暮年,晚年。上联叙述卅年的行事生涯,年方五十,就引疾归田,表现素淡的宦情;下联叙述爱好,喜与佛门为邻,治理园林,增添晚年的乐趣。联语淡雅清高,洒脱自如,表现了作者淡泊的情操。 见《楹联四话》
题景李堂 彭邦畴
一序证前游,太白光芒神久在;
三章怀绝调,牡丹时节我刚来。
[简注]景李堂:在江苏苏州虎丘白公祠内,因李太白有虎丘夜游序,而名景李堂。景:仰慕。堂中牡丹颇盛。彭邦畴,字锡九,号春农,清江西南昌人。嘉庆进士。官至顺天府学政。有《赐珠堂文集》等。一序:相传李白游虎丘时写有《春夜宴诸从弟桃园序》。三章:指李白的三首《清平调》。联语以“一序”、“三章”入联,扣“景李”之题,用“光芒神久在”一语,对李白诗歌成就作了极高的评价。唐韩愈有“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之赞语。“我刚来”,大有迟来之感。表示出作者对前辈诗人的仰慕与颂扬之情。 见《古今联语汇选》
题露筋祠 周铭恩
千古死应无此法;
斯人奇在不知名。
[简注]露筋祠:在江苏高邮县南。又称露筋庙。俗称仙女庙。宋米芾《露筋庙碑》说有女子露宿郊野,义不寄宿农夫家,为蚊所咬叮。血竭筋露而死。后人于其地立祠以祀。一说庙本祀五代时将路金。因路先有德于兹土,故为立庙。后讹为露筋。周铭恩,字克生,号素生,湖南湘潭人。官知县。这是一副流水对。上联说死有多种死法,就是没有这样的死法,谐趣之语,值得玩味;下联说死的这个人奇在不知姓名,感慨之词,蕴含惋惜。联语构思别致,造语新奇,纤巧可诵。陶澍的露筋祠联以古代两位孝女比之,联云:“谁与共三秋,有江上曹娥,溪边蒋妹;我来游此地,正湖心月白,门外清风。” 见《中华对联大典》
格言联 金 谔
世事让三分,天空海阔;
心田留一点,子种孙耕。
[简注]格言:含有教育意义可作为准则的话。金谔(?--约1871),字一士,清江苏江阴人。官训守。有《烬馀诗稿》。天空海阔:本指天地宽阔无边。后多用来形容气象广远,没有拘束。心田:佛教语。即心。南朝梁萧纲(简文帝)《上大法颂表》:“泽雨无偏,心田受润。”上联意在说,对于世间纷争的事,若能忍让三分,自会心胸开朗,不受拘束,安静是福;下联用比喻手法,意谓心存美德,后嗣克昌,家兴业旺。联语平淡而深沉,蕴含深邃,启智迪人。 见《中华对联大典》
五咏堂 王惟诚
造物本无私,移来槛外烟云,适开胜境;
会心原不远,就此眼前山水,犹见故人。
[简注]五咏堂:见前注。王惟诚,字孚远,号太仆,清嘉庆进士。道光间任广西布政使。造物:即造物主。指天,大自然。古代迷信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天上的造物主创造的。适开胜境:独秀峰五咏堂自宋以后就荒毁了,道光十九年(1839),由当时广西巡抚梁章钜发起重建五咏堂,堂成后,许多官吏来此集会。“会心”句:化自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简文(帝)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园林木,便自有濠濮间想也。’”意谓领悟胜景,何必求远,就在眼前。故人:指颜延之。上联“造物本无私”一句:用否定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说明造物主有意“移来”自然风物,才使这里的山水奇甲天下。下联用“会心不远”,指出欣赏眼前山水之时,不要忘记在这里读书写《五君咏》。(五君即竹林七贤中阮籍、嵇康、刘伶、阮咸、向秀)的颜延之。联语立意明确,把自己的主观想象寄寓于客观的山水之中,创造了一种物我同欣的意象。给人以启迪。 见《中华对联大典》
题义塾 费丙章
莫谓孤寒,多是读书真种子;
欲求富贵,须从伏案下功夫。
[简注]义塾:在浙江杭州。义塾立法甚善。费丙章,字会宣,号辛桥,清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嘉庆进士。官至河南布政使。孤寒:意为身世寒微。伏案:指代埋头读书或写作。功夫:此指成就的程度。上联旨在激励出身寒微而才能杰出的人。下联意谓要想取得成就,就看读书是否真的勤奋下了大力气。联语平白如话,但辞意恳切。 见《楹联四话》
三苏祠 郭尚先
墨池烟润花间露;
茗鼎香浮竹外云。
[简注]三苏祠:在四川眉山。为三苏故居。祀苏洵、苏轼、苏辙父子。明洪武年间把其故居改建为三苏祠。郭尚先(1785—1833),字开元,号兰石,清福建莆田人。嘉庆进士。官至大理寺卿。有《郭大理遗稿》。墨池:指代写作用的砚池。化用晋王羲之守永嘉时临池学书,以池水为墨的故实,隐喻三苏父子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的成就。烟:雾气。露:露水。茗鼎:三足两耳形状的金属煮茶器具。指煮茶。云:指游于空的水蒸气。联语以幽静的环境,清淡的情趣,烘托三苏祠人文景观的雅致,散溢着书画的芳香。 见《三苏祠联选》
洞辟几时?抚孤松而不语;
云飞何处?输老鹤以长闲。
[简注]飞云洞:在贵州黄平东坡山,又名飞云崖,似洞非洞,内部极宽。洞内石乳倒垂,形成各种天然的怪异形象。清代鄂尔泰曾称此为“黔南第一胜景”。龚学海,清湖北天门人。清代嘉庆年间曾任贵州地方官吏。抚:敲,拍。此谓轻轻敲打之意。输:输送、转运。此谓赠送的意思。联语自问自答,点明飞云洞天然胜景之美。语气输缓,韵味悠长。 见《中华对联大典》
湖心亭 陶 澍
野烟千叠石在水;
渔唱一声人过桥。
[简注]湖心亭:在上海旧城东北区的豫园,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该园水石回环,轩亭四映,奇秀甲于东南。陶澍(1779-1839),字子霖,一字云汀,晚号髯翁,清湖南安化人。嘉庆进士。官至两江总督。卒谥文毅。有《印心石屋文集》等。陶澍小住园中,对各景点各题楹联以纪念。此联描绘豫园湖光,作者抓住“野烟”、“渔唱”,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湖心亭的景物特点。烟水渔舟,是我国诗画中的传统题材,作者这样淡写轻描,俨然一幅水墨山水画。见《中华对联大典》
会景楼联 前 人
曲槛遥通沧海月;
虚檐不隔泖峰云。
[简注]会景楼:在上海豫园。曲槛:曲折的栏杆。沧海月:从东海中升起的月亮。沧海,东海的别称。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初学记》六:“按东海之别有渤澥,故东海只称渤海,又通称之沧海。”虚檐:空檐,指楼檐雕琢的花格子,虚空透风。泖峰云:湖中映入的峰姿云影。泖,湖名。即泖湖,在上海松江县西。有上泖、中泖、下泖,称为三泖。元倪瓒《正月廿六日谩题》:“泖云汀树晚离离,饮罢人归野渡迟。”联语文字细腻,视野开阔,对仗工稳,涵盖远近,动静有趣。 见《古今名人联话》
三穗堂联 前 人
此即濠间,非我非鱼皆乐境;
恰来海上,在山在水有遗音。
[简注]三穗堂:在上海豫园。“此即”二句:典出《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shū)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之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上联是说:这里就是濠间了。“在山在水”句:《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有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故谓有“遗音”也。联语情景交融,化用典故,富有哲理,极耐品味。
摩云书院 前 人
化雨无私,忆往昔踏雪来过,曾话春风一席;
摩云有志,愿诸生凌霄直上,毋忘灯火三更。
[简注]摩云书院:在四川彭水。化雨:教化人,像时雨沾溉田地一样。后用春风化雨比喻善教。踏雪:意即在雪地行走,亦指赏雪。唐孟郊《寒溪》诗:“晓饮一杯酒,踏雪过青溪。”此含往昔也曾立雪程门之意。“曾话”句:指曾沐浴春风,得到教益。春风,比喻教导温和可亲。灯火三更:指三更时分仍在灯火下学习。说明学习辛劳。上联立意在“化雨无私”,下联立意在“摩云有志”,奖掖后学,勉励读书上进,语重心长。联语现身说法,寄希望于诸生。 见《古今名人联话》
江心寺楼 李宗昉
青山横郭,白水绕城,孤屿大江双塔院;
初日芙蓉,晓风杨柳,一楼千古两诗人。
[简注]江心寺楼:在浙江温州。旧时祀唐代孟浩然和南朝宋谢灵运两位著名诗人的像。李宗昉(1779—1846),字静远,号芝龄,清江苏山阳(今淮安)人。嘉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有《黔记》等。“青山”两句:见李白《送友人》诗:“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化用自然。孤屿:南朝宋诗人谢灵运任永嘉太守,写有《登江中孤屿》诗:“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双塔:指东塔和西塔。瓯江中有两座小屿,中贯川流,两屿上各有一塔。一曰东塔,一曰西塔。后填塞了中川,使二屿合而为一。初日:初出的太阳。南朝梁何逊《晓发》诗有“早霞丽初日”之句。晓风杨柳:见宋代词人柳永《雨霖霖》:“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楼”句:指谢灵运和初唐诗人孟浩然都曾题咏于此。联语化用古诗词中佳句,切景切情,自然熨贴,妙合天成。勾画了江心寺楼的自然风物,表达了对“两诗人”的敬慕之情。 见《古今联语汇选》(二)
县署大堂 张维屏
催科不免追呼,愿百姓早完国课;
省事无如忍耐,劝众人莫到公堂。
[简注]县署大堂:在湖北黄梅县城。张维屏(1780—1859),字子树,一字南山,号松心子,清广东番禺(今广州)人。嘉庆进士。1822年任黄梅知县,后任南康知府。有《松心诗集》等。催科:按法令催缴赋税。追呼:指官吏到门号叫催租。国课:上交国家的赋税。省事:减少事务。忍耐:指把痛苦的感觉或某种情绪抑制住,不使表现出来。公堂:县署断案的厅事堂。此联一方面说催税免不了号叫,少一事赶不上忍耐一点,另一方面又用祈使语气,希望“早完国课”,“莫到公堂”。造语平稳,而国法人情尽体现于联语中。 见《中国对联集成"湖北卷"黄梅分卷》
题陈园 前 人
闭门宛在深山,好花解笑,好鸟能歌,尽是性天活泼;
开卷如游往古,几辈英雄,几番事业,都成文字波澜。
[简注]陈园:在广东广州西荔枝湾。解:懂得。性天:意指人得之于自然的本性。明洪应明《菜根潭"概论》:“性天澄澈,即饥飡渴饮,无非康济身心。”活泼:生动自然的样子。借以形容心性、思想、文章、做事等活泼生动而不呆滞。开卷:指读书。往古:古昔。波澜:波涛。比喻文章的浩瀚壮阔。上联写闭门谢客,与花鸟同乐,怡然自得,表现了退隐的情趣;下联读书鉴古,英雄事业令人敬慕,表达出开卷有益的感慨。联语淡雅风致,对仗工整。 见《中华对联大典》
听松园 前 人
为词客,为宰官,为老渔,卅载风尘,历几多人海波涛,才得小园成退步;
爱诗书,爱花木,爱丝竹,四围溪水,喜就近佛门烟雨,且营闲地养馀年。
[简注]听松园:在烟雨寺。南山之令嗣小蓬司马所筑。作为著书之所。风尘:风扬起的灰尘。喻指世俗的纷扰。人海波涛:喻人事的变迁。佛门烟雨:指烟雨寺。营:经营,治理。馀年:暮年,晚年。上联叙述卅年的行事生涯,年方五十,就引疾归田,表现素淡的宦情;下联叙述爱好,喜与佛门为邻,治理园林,增添晚年的乐趣。联语淡雅清高,洒脱自如,表现了作者淡泊的情操。 见《楹联四话》
题景李堂 彭邦畴
一序证前游,太白光芒神久在;
三章怀绝调,牡丹时节我刚来。
[简注]景李堂:在江苏苏州虎丘白公祠内,因李太白有虎丘夜游序,而名景李堂。景:仰慕。堂中牡丹颇盛。彭邦畴,字锡九,号春农,清江西南昌人。嘉庆进士。官至顺天府学政。有《赐珠堂文集》等。一序:相传李白游虎丘时写有《春夜宴诸从弟桃园序》。三章:指李白的三首《清平调》。联语以“一序”、“三章”入联,扣“景李”之题,用“光芒神久在”一语,对李白诗歌成就作了极高的评价。唐韩愈有“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之赞语。“我刚来”,大有迟来之感。表示出作者对前辈诗人的仰慕与颂扬之情。 见《古今联语汇选》
题露筋祠 周铭恩
千古死应无此法;
斯人奇在不知名。
[简注]露筋祠:在江苏高邮县南。又称露筋庙。俗称仙女庙。宋米芾《露筋庙碑》说有女子露宿郊野,义不寄宿农夫家,为蚊所咬叮。血竭筋露而死。后人于其地立祠以祀。一说庙本祀五代时将路金。因路先有德于兹土,故为立庙。后讹为露筋。周铭恩,字克生,号素生,湖南湘潭人。官知县。这是一副流水对。上联说死有多种死法,就是没有这样的死法,谐趣之语,值得玩味;下联说死的这个人奇在不知姓名,感慨之词,蕴含惋惜。联语构思别致,造语新奇,纤巧可诵。陶澍的露筋祠联以古代两位孝女比之,联云:“谁与共三秋,有江上曹娥,溪边蒋妹;我来游此地,正湖心月白,门外清风。” 见《中华对联大典》
格言联 金 谔
世事让三分,天空海阔;
心田留一点,子种孙耕。
[简注]格言:含有教育意义可作为准则的话。金谔(?--约1871),字一士,清江苏江阴人。官训守。有《烬馀诗稿》。天空海阔:本指天地宽阔无边。后多用来形容气象广远,没有拘束。心田:佛教语。即心。南朝梁萧纲(简文帝)《上大法颂表》:“泽雨无偏,心田受润。”上联意在说,对于世间纷争的事,若能忍让三分,自会心胸开朗,不受拘束,安静是福;下联用比喻手法,意谓心存美德,后嗣克昌,家兴业旺。联语平淡而深沉,蕴含深邃,启智迪人。 见《中华对联大典》
五咏堂 王惟诚
造物本无私,移来槛外烟云,适开胜境;
会心原不远,就此眼前山水,犹见故人。
[简注]五咏堂:见前注。王惟诚,字孚远,号太仆,清嘉庆进士。道光间任广西布政使。造物:即造物主。指天,大自然。古代迷信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天上的造物主创造的。适开胜境:独秀峰五咏堂自宋以后就荒毁了,道光十九年(1839),由当时广西巡抚梁章钜发起重建五咏堂,堂成后,许多官吏来此集会。“会心”句:化自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简文(帝)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园林木,便自有濠濮间想也。’”意谓领悟胜景,何必求远,就在眼前。故人:指颜延之。上联“造物本无私”一句:用否定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说明造物主有意“移来”自然风物,才使这里的山水奇甲天下。下联用“会心不远”,指出欣赏眼前山水之时,不要忘记在这里读书写《五君咏》。(五君即竹林七贤中阮籍、嵇康、刘伶、阮咸、向秀)的颜延之。联语立意明确,把自己的主观想象寄寓于客观的山水之中,创造了一种物我同欣的意象。给人以启迪。 见《中华对联大典》
题义塾 费丙章
莫谓孤寒,多是读书真种子;
欲求富贵,须从伏案下功夫。
[简注]义塾:在浙江杭州。义塾立法甚善。费丙章,字会宣,号辛桥,清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嘉庆进士。官至河南布政使。孤寒:意为身世寒微。伏案:指代埋头读书或写作。功夫:此指成就的程度。上联旨在激励出身寒微而才能杰出的人。下联意谓要想取得成就,就看读书是否真的勤奋下了大力气。联语平白如话,但辞意恳切。 见《楹联四话》
三苏祠 郭尚先
墨池烟润花间露;
茗鼎香浮竹外云。
[简注]三苏祠:在四川眉山。为三苏故居。祀苏洵、苏轼、苏辙父子。明洪武年间把其故居改建为三苏祠。郭尚先(1785—1833),字开元,号兰石,清福建莆田人。嘉庆进士。官至大理寺卿。有《郭大理遗稿》。墨池:指代写作用的砚池。化用晋王羲之守永嘉时临池学书,以池水为墨的故实,隐喻三苏父子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的成就。烟:雾气。露:露水。茗鼎:三足两耳形状的金属煮茶器具。指煮茶。云:指游于空的水蒸气。联语以幽静的环境,清淡的情趣,烘托三苏祠人文景观的雅致,散溢着书画的芳香。 见《三苏祠联选》
Sunday, April 17, 2011
红楼絮语之黛玉——偶入凡尘的精灵
据说,精灵们已经彻底离开了人间,可我却宁愿相信,为了某些不为人知的原因,他们还会偶尔造访这个污浊喧嚣的尘世,做短暂的停留。
黛玉就是这样一个偶入人间的精灵,为了三生石畔的雨露之恩,为了她承诺下一定要还的情债,她,降落凡尘,却和其他误入凡间的精灵一样,步履匆匆。
黛玉短暂的一生,只为她唯一的知己。在那个不允许谈情说爱的时代里,礼教重重的社会,她不顾一切地爱了,虽说到头来镜花水月,可毕竟两情相悦。小时候读到宝玉诉心事那一段,常常扼腕叹息,黛玉为什么不等他说出那句关键的话就离开?不然是不是可以少担好多心事?事实上,真的就象她说的,“还有什么好说的,你要说的,我已经知道了……”黛玉一直小性儿,折磨宝玉更折磨她自己,其实她要的,就只是那一句互通心曲的承诺。你的心里有我,正如我的心里有你,这就足够了,别无他求。富贵贫贱,不盈于心,其他的男人,再高的身份地位,对她来说也只是个“臭男人”,她要的她在乎的,只是她的知己。留心一下,你会发现,宝黛互通心曲之后,黛玉不再小性儿。不久,蘅芜君就“兰言解疑癖”,二人成了金兰契了。甚至于后来宝琴来了,被贾母看中,几乎要定亲给宝玉时,也不见她有丝毫的失态。种种试探,旁敲侧击,哭的,笑的,恼的,病的,……都只是为了他那一句彻人肺腑的话,他终于说了,她愿足矣。
黛玉的一生短暂,可她活得真实质朴,高贵自尊。荣华富贵,在她面前实在不值一哂。对于她爱的人,她不需要他去读书做官求富贵,因为她看重的根本不是贾府未来继承人的虚幻面具。世俗面前,她洁身自好,绝不曲身俯就,不巴结不讨好,不矫饰不伪装。“心较比干多一窍”,初进贾府,小小年纪,已是处处小心的她,对于人情世故的把戏,学来也自是不难,可她却不屑一顾。元妃省亲一回,众人诚惶诚恐,忙于体察贵人心意,她却“安心大展奇才”,别人做应制诗,都表现出一种谦卑之态,她呢,草草做了一首五律交差,只不卑不亢地提了提“宫车过往频”“盛世无饥馁”,算是应了应制诗的景儿。每每看到此处,总令人忍俊不禁。
黛玉与宝玉两情相悦,青梅竹马,小时候同吃同住地长起来。可她与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也不忘自尊自重。对于宝玉的调戏之语,她多次扬言要去告状。这样的女儿,才是真正的冰清玉洁!她爱着,爱得坦率直接,却没有不顾身份和自尊,在众人面前,她小心翼翼地将爱掩藏着,恪守女孩家的本份贞节。误说酒令的那一场,黛玉实在娇憨得可爱,也实在凶险得很。要知道,正如宝钗指出来的,兄弟姊妹,背着大人们偷看禁书的事儿,象宝钗这样的也干过,可问题是,黛玉是个孤女,她看的禁书又是哪个兄弟帮她偷来的呢?答案再明显不过了。所以,对于宝钗的善意提醒,黛玉才感激万分……
一直不太喜欢高鹗的续,虽然,“焚稿断痴情”一回写得很精彩,可那一声声直叫“宝玉”实在不符合黛玉的性情。我于是情愿自己推想,每一个主人公最后的结局——试推一下黛玉的结局:贾府的声势地位每况逾下,将不得不联几门好姻亲来保住他们的地位,不能再象贾母原来想的那样,只要性情好,身家地位什么的并不重要。把家里的女儿嫁给王侯公卿,当是一个不得不的选择,探春如此,黛玉想来也不得不如此。因为她们早已名声在外了——金陵的大家闺秀,老太妃的宴席上,贾母还故意只让钗黛湘云和探春露面,不正是老人家为了贾府,为了她心爱的孙女儿们,“体贴”入微的打算吗?以黛玉的痴情,让她直接去嫁皇帝只怕也“意难平”,那就只有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了,这将是她最后的抗争,她完全做得到,她也一定做到了。宝玉同意迎娶宝钗之时,黛玉想必早已魂返太虚。身负贾府未来的命运,宝玉自是不能殉情,这一节在假凤泣虚凰一回里解释得合情合理,逝者已矣,生者如斯,竟无可奈何而为之!
黛玉号为潇湘妃子,是的,率真洒脱如她,应当只属于仙界高贵的精灵,为了那个爱的使命,才偶入凡尘。有如美丽的昙花,绽放出最灿烂的微笑,便匆匆离去,让那些世俗的登徒子们根本无从染指,也在那些真正欣赏它的人心里,留下了永远无法磨灭的印记。
惊鸿一瞥,爱念永恒!
黛玉就是这样一个偶入人间的精灵,为了三生石畔的雨露之恩,为了她承诺下一定要还的情债,她,降落凡尘,却和其他误入凡间的精灵一样,步履匆匆。
黛玉短暂的一生,只为她唯一的知己。在那个不允许谈情说爱的时代里,礼教重重的社会,她不顾一切地爱了,虽说到头来镜花水月,可毕竟两情相悦。小时候读到宝玉诉心事那一段,常常扼腕叹息,黛玉为什么不等他说出那句关键的话就离开?不然是不是可以少担好多心事?事实上,真的就象她说的,“还有什么好说的,你要说的,我已经知道了……”黛玉一直小性儿,折磨宝玉更折磨她自己,其实她要的,就只是那一句互通心曲的承诺。你的心里有我,正如我的心里有你,这就足够了,别无他求。富贵贫贱,不盈于心,其他的男人,再高的身份地位,对她来说也只是个“臭男人”,她要的她在乎的,只是她的知己。留心一下,你会发现,宝黛互通心曲之后,黛玉不再小性儿。不久,蘅芜君就“兰言解疑癖”,二人成了金兰契了。甚至于后来宝琴来了,被贾母看中,几乎要定亲给宝玉时,也不见她有丝毫的失态。种种试探,旁敲侧击,哭的,笑的,恼的,病的,……都只是为了他那一句彻人肺腑的话,他终于说了,她愿足矣。
黛玉的一生短暂,可她活得真实质朴,高贵自尊。荣华富贵,在她面前实在不值一哂。对于她爱的人,她不需要他去读书做官求富贵,因为她看重的根本不是贾府未来继承人的虚幻面具。世俗面前,她洁身自好,绝不曲身俯就,不巴结不讨好,不矫饰不伪装。“心较比干多一窍”,初进贾府,小小年纪,已是处处小心的她,对于人情世故的把戏,学来也自是不难,可她却不屑一顾。元妃省亲一回,众人诚惶诚恐,忙于体察贵人心意,她却“安心大展奇才”,别人做应制诗,都表现出一种谦卑之态,她呢,草草做了一首五律交差,只不卑不亢地提了提“宫车过往频”“盛世无饥馁”,算是应了应制诗的景儿。每每看到此处,总令人忍俊不禁。
黛玉与宝玉两情相悦,青梅竹马,小时候同吃同住地长起来。可她与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也不忘自尊自重。对于宝玉的调戏之语,她多次扬言要去告状。这样的女儿,才是真正的冰清玉洁!她爱着,爱得坦率直接,却没有不顾身份和自尊,在众人面前,她小心翼翼地将爱掩藏着,恪守女孩家的本份贞节。误说酒令的那一场,黛玉实在娇憨得可爱,也实在凶险得很。要知道,正如宝钗指出来的,兄弟姊妹,背着大人们偷看禁书的事儿,象宝钗这样的也干过,可问题是,黛玉是个孤女,她看的禁书又是哪个兄弟帮她偷来的呢?答案再明显不过了。所以,对于宝钗的善意提醒,黛玉才感激万分……
以黛玉的聪明,一定预想得到婚事的无望,所以,心事毕竟还是放不下的——莫怨东风当自嗟,你虽为我的知己,却奈我命薄何?一介孤女,无钱无势,性格孤傲,有的只是令男人自卑的才,花期短暂的貌,前景实在不乐观。王夫人的不赞成,第一天进贾府时就表明了;元妃的意思很明确,宝钗;外祖母虽疼她,却绝不会只为儿女私情而成全他们——老太太对儿女私情的看法,王熙凤效戏彩斑衣一回里,说得再清楚不过了。老太太更疼的还是她的宝贝孙子,想选宝琴是自有她的打算,由此也可见,至少在那个时候,老人家根本没有考虑黛玉或宝钗做未来的宝二奶奶。对于黛玉,当时不考虑,以后就更加不会考虑。于是,黛玉的命运注定了,她将在春天结束前凋谢,甚至等不到那冷风肃杀的秋天!否则,真等到树倒猢狲散,覆巢之下无完卵,身不由己,命系他人之时,清高纯洁如黛玉,将情何以堪!
一直不太喜欢高鹗的续,虽然,“焚稿断痴情”一回写得很精彩,可那一声声直叫“宝玉”实在不符合黛玉的性情。我于是情愿自己推想,每一个主人公最后的结局——试推一下黛玉的结局:贾府的声势地位每况逾下,将不得不联几门好姻亲来保住他们的地位,不能再象贾母原来想的那样,只要性情好,身家地位什么的并不重要。把家里的女儿嫁给王侯公卿,当是一个不得不的选择,探春如此,黛玉想来也不得不如此。因为她们早已名声在外了——金陵的大家闺秀,老太妃的宴席上,贾母还故意只让钗黛湘云和探春露面,不正是老人家为了贾府,为了她心爱的孙女儿们,“体贴”入微的打算吗?以黛玉的痴情,让她直接去嫁皇帝只怕也“意难平”,那就只有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了,这将是她最后的抗争,她完全做得到,她也一定做到了。宝玉同意迎娶宝钗之时,黛玉想必早已魂返太虚。身负贾府未来的命运,宝玉自是不能殉情,这一节在假凤泣虚凰一回里解释得合情合理,逝者已矣,生者如斯,竟无可奈何而为之!
黛玉号为潇湘妃子,是的,率真洒脱如她,应当只属于仙界高贵的精灵,为了那个爱的使命,才偶入凡尘。有如美丽的昙花,绽放出最灿烂的微笑,便匆匆离去,让那些世俗的登徒子们根本无从染指,也在那些真正欣赏它的人心里,留下了永远无法磨灭的印记。
惊鸿一瞥,爱念永恒!
文心雕龙译注三、宗经
《宗经》是《文心雕龙》的第三篇。它和上一篇《征圣》有密切的联系;因为圣人的思想是通过经典表现出来的,所以学习经典就是学习圣人的必要的途径。“征圣”和“宗经”是刘勰进行文学评论的基本观点。
全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经书的基本情况,特别强调其巨大的教育意义。第二部分介绍五种经书的主要写作特点及其成就。第三部分说明必须宗经的原因:从经书和后代作品的关系来看,刘勰认为各种文体都从经书开始;文能宗经,就有六种好处,否则就会出现楚汉以后过分追求形式的流弊。
刘勰对儒家经典推崇备至,认为经书的内容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显然是错误的;认为各种文体都源于经书,只要向经书学习,写文章就有六大优点,这些说法也是不完全正确的。但他强调儒家经典的教育作用,把经书的写作特点归结为“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以及以内容为主的“六义”说,对于当时趋于华靡的文坛风气,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
(一)三极彝训1,其书言“经”。“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2。故象天地3,效鬼神4,参物序5,制人纪;洞性灵之奥区6,极文章之骨髓者也7。皇世《三坟》8,帝代《五典》9,重以《八索》,申以《九邱》10;岁历绵暧11,条流纷糅12。自夫子删述13,而大宝咸耀14。于是《易》张《十翼》15,《书》标“七观”16,《诗》列“四始”17,《礼》正“五经”18,《春秋》“五例”19。义既极乎性情20,辞亦匠于文理21;故能开学养正,昭明有融22。然而道心惟微23,圣谟卓绝24,墙宇重峻25,而吐纳自深26。譬万钧之洪钟27,无铮铮之细响矣28。〔译文〕说明天、地、人的经常的道理的,这种书叫做“经”。所谓“经”,就是永恒的道理,不可改易的伟大教训。经书取法于天地,征验于鬼神,深究事物的秩序,从而制订出人类的纲纪;它们深入到人的灵魂深处,并掌握了文章最根本的东西。三皇时产生了《三坟》,五帝时出现了《五典》,又加上《八索》、《九邱》等古书;它们经过长期的流传而不清楚了,后来的著作越来越错综复杂。自从经过孔子对古书的整理,它们的精华都放射出光芒。于是,《易》的意义有《十翼》来发挥,《书》中指出了“七观”,《诗》里分列出四部分作品,《礼》明确了五种主要的礼仪,《春秋》中提出五种记事条例。所有这些,在义理上既有陶冶性情的作用,在文辞上也可称为写作的典范;因此能够启发学习,培养正道,这些作用永远历历分明。但是自然之道的基本精神十分微妙,由于圣人的见解非常高深,加之他们的道德学问也很高超,因此他们的著作就能深刻地体现自然之道。这就像千万斤重的大钟,决不会发出细小的声音来。 | 〔注释〕1 三极:就是三才,指天、地、人。彝(yí宜)训:经常的道理。彝:经常的。 2 刊:削除。不刊:就是不可磨灭。 3 象:取法。 4 效:验证。 5 参:参入,干预。序:秩序,引申指规律。 6 洞:通达。奥区:深秘而不易窥见的地方。 7 极:追究到底,引申为彻底掌握。骨髓:指文章的主要成分,和只用一个“骨”字而与“风”字并列的含意有所不同。 8 皇:指三皇。三皇的解释很多,较普通的说法是指伏牺、女蜗(wā挖)、神农。见司马贞《三皇本纪》(附《史记》后)。《三坟》:古书名,传为三皇之书。坟:大道。 9 帝:五帝。五帝的说法也很多,较普通的说法是指黄帝、颛顼(zhuānxū专需)、帝喾(kù库)、唐尧、虞舜。见《史记·五帝本纪》。《五典》:传为五帝的书。典:常道。 10 重、申:都有加的意思。《八索》:相传为关于八卦的书。索:探索。《九邱》:相传为关于九州的书。邱:积聚。 11 绵:长远。暧:不明。 12 纷:众多。糅:复杂。 13 删述:相传孔子序《书》删《诗》,又自称“述而不作”(《论语·述而》)。 14 大宝:比喻最有价值的东西。 15 张:发挥。《十翼》:指《彖(tuán团去)辞》上下、《象辞》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相传为孔子解释《周易》而作。 16 标:显出,七观:《尚书大传》载孔子的说法,认为从《尚书》的某些篇章中可以观义、观仁、观诚、观度、观事、观治、观美。 17 列:分布、陈列。四始:《毛诗序》中说《诗经》中的《国风》、《小雅》、《大雅》和《颂》四个部分,叫做“四始”。 18 五经,指吉礼(祭祀等)、凶礼(丧弔等)、宾礼(朝觐(jìn进)等)、军礼(阅车徒、正封疆等)和嘉礼(婚、冠等)五种主要的礼仪。见《礼记·祭统》郑玄注。 19 五例:《春秋》的五种记事条例:“一曰微而显”,“二曰志而晦”,“三曰婉而成章”,“四曰尽而不汙”,“五曰惩恶而劝善”(杜预《春秋左氏传序》)。 20 极:一作“埏”(shān山),“埏”是和泥做瓦,这里比喻文章的教育作用。 21 匠,技巧或能掌握技巧的人。这里指善于掌握文理。文理:写文章的道理。 22 有:语词。融:长。 23 道心:自然之道的基本精神。 24 谟(mó蘑):谋议。 25 墙宇:孔子的学生子贡曾说:“夫子之墙数仞。”(《论语·子张》)古八尺为一仞,“数仞”是形容孔子的墙很高。这里用“墙宇”喻指圣人的道德学问。峻:高。 26 吐纳:言论。这里指著作。 27 钧:古三十斤为一钧。洪:大。 28 铮铮(zhēng争):金属的声音。 | |
(二)夫《易》惟谈天1,入神致用2,故《系》称3:旨远、辞文,言中、事隐4。韦编三绝5,固哲人之骊渊也6。《书》实记言,而训诂茫昧7;通乎“尔雅”8,则文意晓然。故子夏叹《书》9:“昭昭若日月之明10,离离如星辰之行。”11言昭灼也12。《诗》主言志,诂训同《书》;摛《风》裁“兴”13,藻辞谲喻14;温柔在诵15,故最附深衷矣16。《礼》以立体17,据事剬范18;章条纤曲19,执而后显;采掇生言20,莫非宝也。《春秋》辨理,一字见义;“五石”、“六鷁”21,以详略成文22,“雉门”、“两观”23,以先后显旨;其婉章志晦24,谅以邃矣25。《尚书》则览文如诡26,而寻理即畅;《春秋》则观辞立晓,而访义方隐。此圣人之殊致27,表里之异体者也28。至根柢槃深29,枝叶峻茂30,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是以往者虽旧,余味日新;后进追取而非晚,前修文用而未先31。可谓太山遍雨,河润千里者也。〔译文〕《易经》是专门研究自然的道理的,讲得精深微妙,可以在实际中运用;所以《系辞》中说:《易经》的意旨深远,辞句有文采,说的话符合实际,讲的事理却比较难懂。孔子读这部书时,三次翻断了系竹简的皮绳,可见这部书是圣人深奥哲理的宝库。《尚书》主要是记言的,只是文字不易理解;但如懂得古代语言,它的意义也就很明白了。所以子夏赞叹《尚书》说:“它像日月那样明亮,像星辰那样清晰。”这无非是说,《尚书》记的很清楚明白。《诗经》主要是抒发作者思想情感的,它的文字和《尚书》一样不易理解;里边有《风》、《雅》等不同类型的诗篇,又有“比”、“兴”等不同的表现方法,文辞华美,比喻曲折;讽诵起来,可以体会到它温柔敦厚的特点,所以它最能切合读者的心情。《礼经》可以树立体制,它根据各种事务来制订法度,其中的条款非常详细周密;执行起来,有明显的效果;任意从中取出一词一句,没有不是十分可贵的。《春秋》这部书在辨明道理上,一个字就能显示出赞美或批评来。例如关于“石头从天上落到宋国的有五块”、“六只鷁鸟退着飞过宋国都城”等记载,是以文字的详尽来显示写作的技巧;又如关于“雉门和两观发生火灾”的记载,是以排列先后的不同来表示主次的意思。其中有些记载,用婉转曲折、含蓄隐蔽的方法写成,那的确是相当深刻的。总起来看,《尚书》的文字看起来似乎古奥一些,只要寻找出所讲的道理,还是易于领会的;《春秋》的文字很容易明白,但要探索它的含义,却又深奥难懂。由此可见,圣人的文章丰富多采,文辞和内容各有特色。经书和树木一样,根深抵固,枝大叶茂;文辞简练而意义丰富,所举事例很平凡而所暗示者却很远大。所以,过去的经书历时虽已久远,但它们遗留下来的意义却永远新颖。后世的人向它们学习,一点不嫌太晚;前代学者用了很久,也并不嫌过早。经书的伟大作用,可以说像泰山上的云彩能使普天之下都下到雨,像黄河的大水可以使周围千里都得到灌溉。 | 〔注释〕1 天:天道,就是自然的道理。 2 神:精妙。 3 《系》:指《周易·系辞》。下面所说的原文是:“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见《系辞》下) 4 中(zhòng众):恰当,隐:深奥。 5 韦:熟皮,古代未发明纸以前的书,是写在一条一条的竹简上,用绳编联起来。韦就指这种皮绳。绝:断。 6 哲人:有智慧的人,这里指圣人。骊(lí离):骊龙。渊:深水。《庄子·列御寇》中说,藏在深渊中的骊龙,其颔(hàn汉)下有珍贵的珠。这里用来比喻《周易》中深藏着精妙的道理。 7 训诂:对古书文字的解释。 8 尔雅:指古代语言。尔:近。雅:正。 9 子夏,孔子的学生。他的话见于《尚书大传》。 10 昭昭:明白。 11 这两句话的原文是:“昭昭如日月之代明,离离若参辰之错行。”离离:清楚。 12 灼(zhuó浊),明亮。 13 摛(chī吃):发布。这里指《风》、《雅》等诗篇的写作。裁:制。这里指“比”、“兴”等手法的运用。 14 藻:文采。谲(jué决):变化不测。 15 温柔:即温柔敦厚。儒家强解这是《诗经》中一切作品的特点。 16 附:接近。 17 《礼》:指《仪礼》。体:体统、体制。 18 剬(zhì志):即制。 19 纤(xiān先):细。 20 掇(duō多):取。生:唐写本作“片”。译文据“片”字。 21 五石、六鷁(yì意):《春秋·僖公十六年》载:“陨(yǔn允,落)石于宋五。”“六鹢退飞过宋都。”鷁:鸟名。 22 略:一作“备”。译文据“备”字。 23 雉(zhì志)门、两观:《春秋·定公二年》载:“雉门及两观灾。”雉门:鲁宫的南门。两观:宫门外左右二台上的楼。“灾”指火灾。失火的主要是两观,但两观附属于雉门,所以先说雉门。 24 婉章:即上文所说“《春秋》五例”中的“婉而成章”。“志晦”:即“五例”中的“志而晦”。(见本篇第一段注19) 25 谅:确实。邃(suì岁):深远。 26 诡(guǐ轨):反常、奇异。 27 圣人:唐写本作“圣文”。译文按“圣文”。殊致:种种不同的情致。 28 表:外表,指文辞。里:内容。 29 柢(dǐ底):也是根。槃(pán盘),一作“盘”,与“蟠”通,是弯曲的意思。 30 峻:高。31 文:唐写本作“久”。译文据“久”字。这句的意思是说,经书内容丰富,用之不尽,取之不竭。 | |
(三)故论、说、辞、序1,则《易》统其首2;诏、策、章、奏3,则《书》发其源;赋、颂、歌、赞4,则《诗》立其本;铭、诔、箴、祝5,则《礼》总其端;纪、传、铭、檄6,则《春秋》为根。并穷高以树表7,极远以启疆8;所以百家腾跃9,终入环内者也10。若禀经以制式11,酌雅以富言12,是仰山而铸铜13,煮海而为盐也。故文能宗经,体有六义14:一则情深而不诡15,二则风清而不杂16,三则事信而不诞17,四则义直而不回18,五则体约而不芜19,六则文丽而不淫20。扬子比雕玉以作器21,谓五经之含文也。夫文以行立22,行以文传;四教所先23,符采相济24。励德树声25,莫不师圣;而建言修辞,鲜克宗经。是以楚艳汉侈26,流弊不还;正末归本27,不其懿欤28!〔译文〕所以论、说、辞、序等体裁,都从《周易》开始;诏、策、章、奏等体裁,都发源于《尚书》;赋、颂、歌、赞等体裁,都以《诗经》为本源;铭、诔、箴、祝等体裁,都从《礼经》开端;纪、传、盟、檄等体裁,都以《春秋》为根本。这些经书都为后世树立了最好的榜样,替文章的发展开辟了极为广阔的领域。因此,在创作上任凭诸子百家怎样驰骋活跃,归根到底总是超不出经书的范围。如果能根据经书来制定文章的格式,学习经书中的词汇来丰富语言,这就如同靠近矿山来炼铜,煎熬海水来制盐。所以如果能够学习圣人经典来写文章,这种文章就能基本上具备六种特点:第一是感情深挚而不欺诈,第二是教训纯正而不杂乱,第三是所写事物真实而不虚妄,第四是意义正确而不歪曲,第五是风格简练而不繁杂,第六是文辞华丽而不过分。扬雄用玉必雕琢然后才能成器作比喻,说明五经里面也必须有文采。人的德行决定着文章的好坏,而德行又是通过文辞表现出来的。孔子用“文、行、忠、信”四项来教育学生,而把“文”放在首要地位;正如美玉必须有精致的花纹一样,“文”是和其他三项相配合的。后世的人在勉励德行、建树功名上,都知道要向圣人学习,只有在文章的写作上,很少学习圣人的经典。因此,楚国宋玉等人的作品就比较艳丽,汉代更出现了许多过分铺排的辞赋。这种偏向越发展越严重。纠正这种错误,使之回到经书的正路上来,不就好了吗? | 〔注释〕1 论、说、辞、序:四种文体。《文心雕龙》所论各种文体,无“辞”、“序”两种。 2 统:总起来。 3 诏、策、章、奏:这四种都是政治性文件,前二者是上对下的,后二种是下对上的。 4 颂:歌颂功德的韵文。赞:颂的变体。史书中的“赞”,有褒有贬。 5 铭:刻在器物上记功或自警的作品。诔(lěi垒):哀悼死者的作品。箴(zhēn真):对人进行告诫规劝的作品。祝:祷告神明的作品。 6 铭:上面已讲到这种文体,这里应为“盟”。“盟”是会盟的誓辞。檄(xí习):征召或声讨的文书。 7 表:标。 8 启疆:开拓疆土,这里指扩大文章的范围。 9 腾跃:比喻文坛上的活动。腾:跃起。 10 环:范围。 11 禀经:接受经书的榜样。禀:接受。 12 酌:取。雅:指经书中雅正的语言。 13 仰:唐写本作“即”,译文据“即”字。 14 体:主体,这里指文章的基本方面。义:意义,好处,这里指文章的特色。 15 诡:这里指虚假。 16 风:风化,指作品的教育意义。 17 诞(dàn但),虚妄,荒诞。 18 直:唐写本作“贞”,译文据“贞”字。回:奸邪。 19 体:风格。约:简练。芜:繁杂。 20 淫:过度。 21 扬子:扬雄,西汉末年的作家。他的话见于《法言·寡见》篇。 22 文:文辞。行:德行。 23 四教:《论语·述而》中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24 符采:玉的横纹。济:帮助。这里以玉与纹的关系比喻“行、忠、信”与“文”的关系。 25 声:名声。 26 楚:指《楚辞》。在《文心雕龙》全书中对屈原的评价是很高的,而对宋玉则时有指责(如《诠赋》篇中说“宋发巧谈,实始淫丽”,《夸饰》篇中说“自宋玉、景差,夸饰始盛”等等),所以这里批评的不会是《楚辞》全部,主要是宋玉等人的作品。 27 末:指后代作家在写作上的错误。 28 懿(yì意),美。欤:句末助词。 | |
(四)赞曰:三极彝道,训深稽古1。致化归一,分教斯五2。性灵熔匠3,文章奥府4。渊哉铄乎5!群言之祖。〔译文〕总之,经书上阐述了天、地、人最经常的道理;要从这里吸取教训,便应深深地钻研经书。它们本着一个总的教育目的,具体进行教育则分为五经。它们不仅有培养人的精神的作用,而且是文章的巨大宝库。经书是这样的精深和美好呵!真是一切文章的祖宗。 | 〔注释〕1 稽:查究。 2 斯:则,就。五:指五经。 3 性灵:指人的精神。熔:熔化金属,这里比喻陶冶性情。 4 府:储藏之所,府库。 5 渊:深,铄(shuò朔):美。 |
Thursday, April 14, 2011
沈尹默行书金磷叟诗卷
沈尹默(1883-1971)浙江吴兴人,原名君默,字中,号秋明、瓠瓜。当代著名书法家。早年留学日本,曾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上海书法篆刻研究会主任委员等职。工正,行,草书,尤以行书擅名。崇尚晋代二王,初学欧阳询、褚遂良,后追习晋、唐,智永、虞世南,颜真卿诸名家,融贯而成自己风貌。用笔清圆劲健,倡导以腕运笔,对笔势笔法多有阐发,于书法理论贡献甚大。
此诗作者镇海金磷叟,系晚清地方行政小县令,诗中多描写农村光景,风土人情,词藻清新易解。沈老书此时年六十六岁,正力到大成,精气弥满,随手挥洒,是为自然入妙之作。
上海书店 —九八六年十二月
澹静庐诗剩
山居 三首
碧岫一弯水一渠,荆扉竹屋好幽居。
松风谡谡送清响,明月小桥人钓鱼。
吾爱吾庐傍翠微,松花历乱柳花飞。
女郎约伴采茶去,一路野风开蔷薇。
首夏清和雨乍晴,山妆浓艳水流清。
脱巾闲坐林边石,好鸟时闻三两声。
野寺
破屋荒凉三五椽,一僧头白话门前。
寺无积产生机拙,脱却袈裟自种田。
丁丑除夕
六街人语正喧哗,我为家贫债未赊。
闲与荆妻无一事,手持湘管赋梅花。
过严滩
汉室江山付水流,云台胜迹亦荒丘。
今朝俯仰严滩上,独觉清风万古留。
嵊县晓发
落落晨星澹澹风,披衣人坐筍舆中。
万峰岚翠征衫扑,千缕炊烟晓树笼。
境僻有花尤雅艳,林深无雨亦溟濛。
行行行到最高处,一片朝霞捧日红。
方岩
一朵芙蓉矗碧空,巍巍庙貌坐胡公。
瓣香远历千山路,炬蜡凉飘八月风。
高髻村妪携印牒,短衫浪子袖烟筒。
笑余此日岩边过,也吃清斋野店中。
重过桃花岭
借问桃花开未开,扶节岭上少徘徊。
旧居停倚山楼笑,说道刘郎今又来。
过处州
括州山色郁苍苍,天造雄图镇一方。
出峡水声逢石吼,横空山气扑衣凉。
疏林绕郭秋容老,古堞依岩夕照黄。
断碣残碑留意读,尚余秦汉好文章。
书斋即事
白云红(树)桕绕幽居,晓起推窗静读书。
竹径晴烘冬日暖,梅林寒锁晚花癯。
倦支欹枕听山鸟,闲拾余餐饲沼鱼。
扫却俗尘都不管,翘然物外遂吾初。
寓括州游南明山
消受黍醪苜蓿餐,闲行到此一凭栏。
当窗飞瀑晴疑雨,满院修篁暑亦寒。
树抱冬心霜后见,草含生意静中看。
晚来月出东山上,客路衣襟更觉单。
过青田怀太鹤山人
黄鹤一飞去,青山千古存。
先生留著作,有客访儿孙。
学朴功名淡,风清撰述尊。
有怀思就正,布鼓过雷门。
旅馆题壁 二首
萧萧四壁且留题,此去同人莫谩诋。
一片荒山无竹实,凤凰憔悴不堪栖。
一官匏繫七年余,检点归装自笑予。
无鹤无琴何所有?一船明月一箱书。
自题小像 四首
天空地阔我纤尘,眴息流光六十春。
有志未成人已老,自惭自愤自悲吟。
脱巾露顶懒修容,夷隘还兼惠不恭。
一种疏狂穷厄态,世人谁与老夫同?
剧怜鬓发早苍苍,颊里眉间亦渐霜。
徒抱雄心犹未已,中庭独立每徬徨。
身无长物手无柯,况际时艰更奈何?
且守儒家真面目,闲来抱膝兴来歌。
甲寅除夕
手持壶觞饯岁除,日驰月骤不居诸。
一筐蔬菜充珍馔,数点梅花开敝庐。
自顾老身甘冷淡,肯邀春气再吹嘘?
何年陡醒风尘梦,完我清光还太虚。
景宁杂诗
青山罗列若城环,不见环城只见山。
行到偶然山断处,城门虽设未曾关。
山上多栽杉与松,绿荫叠叠复重重。
游人行向林间过,时觉山前雨意浓。
略见平沙便作田,一锄烟雨碧溪边。
高畴无旱低无潦,万口齐呼大有年。
县官有署傍山坡,一曲清溪门外拖。
政简刑清民意朴,讼庭寂寂落花多。
山椒卜地建黉宫,歌咏先王雅与风。
释奠仲丁昭大典,子衿齐集鼓逢逢。
为虑岩疆伏莽深,特教武弁镇山城。
舆薪杯水成何用?仅有防兵十一名。
鸦峰顶上景清奇,书院经营此最宜。
肄业士多三舍满,得无增给诵弦资?
镇海金磷叟先生著有澹静庐诗集四卷,乱后散佚。兹其哲嗣雪塍湘岫昆玉从旧箧中检得遗稿若干首。手录属书一过,景宁杂诗,以纸无余幅,未全录。尹默。
Labels:
书法
清联三百副 十四
清联三百副(十四)
题收卷所联 前 人
称心好句欣先睹;
入手奇文岂漫藏。
[简注]收卷所:贡院收取考试试卷的场所。上联取“先睹为快”之意。入手:到临,得到。奇文:新奇的文章。岂:难道,哪能。漫:随意,随便。联语简洁明快,虽平易而切题,表现出收取试卷时谨慎而认真的心情。 见《中华对联大典》
明远楼 前 人
楼起层霄,是明目达聪之地;
星辉文曲,看笔歌墨舞而来。
[简注]明远楼:在陕西西安贡院内。这里是供给监考的官吏办公和住宿的地方。“楼起”句:形容明远楼之高峻。楼为砖木结构,共三层。层霄,天空高远之处。明目达聪:眼睛明亮,听觉敏锐。达聪,多方听取。文曲:谓主文运的星为文曲星。笔歌墨舞:形容应试考生的才思奔涌。联语扣“明远”立意,表现监试者严守职责,心地公正的作风,也表现出应试者严守考纪,专心致志,对待考试的态度。语句亦清爽雅致。 见《中华对联大典》
大观亭 前 人
樽前帆影,槛外岚光,数胜迹重重,都向江头开画本;
楼上仙人,阁中帝子,溯游踪历历,又来亭畔吊忠魂。
[简注]大观楼:见前注。樽:酒杯。这里指饮酒。槛:栏杆。岚光:山中的雾气反射的光芒。胜迹:名胜古迹。开画本:打开画册。楼上仙人:化自唐崔颢的《黄鹤楼诗》。此指武昌黄鹤楼。阁中帝子:语本唐王勃的《滕王阁序》。见前注。溯:追想、回思的意思。承上两句,启后两句。游踪:邓廷桢任安徽巡抚前,曾任湖北廉访使和江西藩台。故说“游踪历历”。历历:分明可数。忠魂:大观楼原祀余阙。余阙为元朝名臣,做过参知政事,监察御史等。至正十三年(1353)任都元帅,守安庆。十七年,陈友谅围城,余阙浴血奋战至死。联语写景寄慨,开合分明。上联由近及远,开张画本,重重胜迹罗列樽前;下联追溯游踪,由远及近,亭畔凭吊,寄寓忠怀。句丽词妍,意境开朗,不失为登临抒怀佳构。 见《千古名联》
五咏堂北厅 梁章钜
胜地如画图,是贤守遗区,雄藩旧馆;
灵山托文字,有叔齐作记,孟简题名。
[简注]五咏堂北厅:在广西桂林独秀峰五咏堂石室之北,建于清代嘉庆年间。当时官吏、文人游五咏堂时,在此饮酒赋咏。梁章钜(1775—1849),字闳中,一字茝(chǎi)林,晚号退庵,清福建长乐(今福州)人。嘉庆进士。官至江苏巡抚,兼摄两江总督。有《浪迹丛谈》、《归田琐记》、《楹联丛话》、《续话》、《三话》、《剩话》、《巧对录》。梁氏《楹联丛话》等编,开创了联话文体,保存了历代联作,建立了分类体系,在联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胜地:指独秀峰。贤守遗区:这里指颜延之,他曾任桂林郡守。遗区,因他曾在这里读书,故说是他遗留下来的地方。雄藩:明初这里曾是靖王府的所在地,故称旧馆。灵山:为神佛所居住的山。此指代独秀峰。叔齐作记:即郑叔齐,唐朝人,著有《独秀山新开石室记》,在独秀峰历代石刻中,郑氏石刻是桂林石刻巨制里较有影响的作品。孟简题名:孟简,字几道,唐代平昌人,工诗文。独秀峰三字刻石据传是他写的。联语记叙名人轶事,烘托“胜地如画图”“灵山托文字”的主旨,把景物、史实、情感融为一体,结构亦见特色。 见《中国名胜古迹对联选注》
草圣祠 前 人
书道入神明,落纸云烟,今古竟传八法;
酒狂称圣草,满堂风雨,岁时宜奠三杯。
[简注]草圣祠:即张旭祠。原在江苏常熟城南。后另立于大成门之右。张旭,唐代常熟人,著名书法家,曾为常熟县尉。善草书,世称草圣。书道:书法的法则。神明:犹神圣。“落纸”句:杜甫《饮中八仙歌》:“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项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八法:书学术语。即永字八法。酒狂:相传张旭嗜酒,他在写字前要喝得大醉,呼叫狂走后,写字时如走龙蛇,故称酒狂。圣草:即草圣。满堂风雨:对其书写时的形象比喻。化自张谓《赠怀素》诗:“奔蛇走虺势入座,聚雨旋风声满堂。”岁时:泛指年。岁,指年。时,指春夏秋冬四时。奠:设酒食以祭。此联写张旭书法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落纸云烟”形容其书法之精;“满堂风雨”形容其书法之神。“岁时奠三杯”,表达了后人对这位书圣的崇敬与怀念之情。联语概括精炼,形象鲜明,惟妙惟肖。 见《千古名联》
五泉山 前 人
佛地本无边,看排闼层层,紫塞千峰凭槛立;
清泉不能浊,笑出山滚滚,黄河九曲抱城来。
[简注]五泉山:在甘肃兰州市皋兰山北麓,寺内尚有明代洪武三年(1370)铸造的铜佛一尊,高5米,重万斤,造型精美。佛地:此指五泉山的千佛阁、嘛尼寺、地藏寺等建筑。排闼:推门,撞开门。此指一排排的门楼。闼(tà),门楼上的小阁。紫塞:指长城。崔豹的《古今注》说:“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汉塞亦然,故称紫塞焉。” 槛,指窗上栏杆。清泉:指五泉山的五眼泉水。五泉为甘露泉、掬月泉、摸子泉、惠泉、蒙泉。其水清澈,合称清泉。“黄河”句:黄河有“九曲十八湾”之说。城:指皋兰县城。联语极具气势,纵观“紫塞千峰”送来青色,九曲黄河,激流波涌,绕城东去。一个“抱”字把黄河人格化了,更有诗的韵味。 见《中华对联大典》
贺林则徐复被重用联 前 人
麟阁待劳臣,最难西域生还,万顷开荒成伟绩;
凤池诏令子,喜听东山复起,一门济美报清时。
[简注]林则徐: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一字少穆,清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嘉庆进士。官至两江总督、湖广总督。在湖广总督任内,受命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后为投降派所诬,革职充军新疆。卒谥文忠。有《林则徐集》、《云左山房诗钞》等。1845年,林则徐结束了伊犁的流放生活,重新起用,并被委以陕甘总督,次年任陕西巡抚。梁章钜与林则徐是素有文字交情的同乡,特从杭州寄此联以祝贺。麟阁:麒麟阁的省称。汉时图绘功臣画像于阁上。此代朝廷。劳臣:指有功之臣。劳,功绩。西域:指新疆伊犁。生还:活着回来。万顷开荒:指林则徐流放新疆期间,在该地勘垦屯田,兴办水利,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对新疆的开发作出了贡献。凤池:凤凰池的省称。唐以前指中书省,唐以后指宰相之职。此代皇上。诏:诏见。指下圣旨召见。令子:佳儿。对别人儿子的美称。此为优秀的臣子之意。东山复起:指重新起用,委以重任。晋谢安石隐东山,朝廷屡诏不仕。年四十出为桓温司马,迁中书令,官至司徒。后因以东山起为隐士出来作官的典故。成语为“东山再起”,比喻重新得势。济美:继承祖先或前人的业绩。清时:太平盛世。联语叙中有议,情意恳切。既有对林则徐被流放的同情,又有对老友重新起用的欢愉,同时对林则徐在流放期间仍治水开荒,为民造福,不计个人安危的高尚情操,表现出由衷的崇敬。 见《中华对联大典》
衙署堂联 余应松
八载重来,民情爱我如当日;
一枝仍借,山色迎人似旧时。
[简注]衙署堂:在广西三防。余再任大滩司巡检时所题的堂联。余应松:字小霞,清广西人。官桂林州判。有《乙庚笔记》。一枝仍借:化自“一借”之典。后汉寇恂为河内太守,调到京里作官,刚巧光武帝路过那里,当地人拦路请愿,说:“愿从陛下复借寇君一年。”见《后汉书"寇恂传》。后来诗文里用“一借”为官吏的留任。此指余应松再任此地巡检。联语用典恰切,不直接写地方官如何爱民,而用反衬手法,衬托出地方官优良的操行,因而受到当地人的尊敬。见《古今名人联话》
贺梁章钜联 前 人
白傅早归,一代福人居福地;
苏公再见,千秋黄巷重黄楼。
[简注]梁章钜:见前注。梁章钜引疾归里,居福建福州黄巷。白傅:指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苏公:指苏轼。黄楼:黄巷章钜的新宅之西有一古楼,他“葺而新之”,榜曰“黄楼”。余应松从广西任上寄此联以贺。上联意为梁章钜同白居易一样,五十八岁就辞官归里,颐养天年。下联指梁所居的黄巷是唐校书郎黄德温的故里,黄楼又与苏轼当年在徐州所建之楼同名。联语因地及人,因事及情,隐以白、苏比梁,构思别具一格。 见《中华对联大典》
五咏堂联 前 人
异代景重修,想石榻摊书,竹林怀友;
新堂还旧观,对半潭秋水,一柱奇峰。
[简注]五咏堂:在广西桂林独秀峰。因颜延之的《五君咏》而得名。“异代”句:指堂建于宋,清道光年间重修。石榻摊书:南北朝颜延之任桂林郡守时,曾在峰下石洞中读书,著述,洞内石床上摊满了他所阅之书。竹林:比喻亲密的友谊。还旧观:环绕旧的台榭。还,环绕。观,读(guàn),台榭。半潭秋水:指峰下的月牙池冬夏不涸,峰影倒映其中。一柱奇峰:指独秀峰。峰畔峭壁上有“南天一柱”四个大字。联语怀人述史,绘景抒情,上下联后两句各边自对,亦见特色。 见《古今名人联话》
嵩山二室山联 吴慈鹤
近四旁惟中央,统泰华恒衡,四塞关河拱神岳;
历九朝为都会,包伊洛瀍涧,三台风雨作名山。
[简注]嵩山二室山:在河南登封县的嵩山。嵩山,五岳之一,称中岳。属伏牛山,主体在登封县西北,由太室山和少室山等组成。嵩顶名峻极峰。吴慈鹤(1778—1826),字韵皋,号巢松,清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嘉庆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著有《凤巢山樵求是外编》等。“近四旁”二句:嵩山在四岳的中央,称中岳。所以说统领泰山(东岳,在山东)、华山(西岳,在陕西)、恒山(北岳,在山西)、衡山(南岳,在湖南)四岳。四塞:四方边界。拱:拱卫,围护。神岳:指嵩山。“历九朝”句:指嵩山北麓的洛阳。洛阳曾为东周、东汉、三国魏、西晋、北魏、隋、唐武周、五代后唐及北宋九个王朝的都城。这是就大范围而言。包:包括。伊洛:伊河和洛河流经嵩山北面的洛阳境内。瀍(缠chán)涧:瀍水、涧水,洛河支流。此句出《禹贡》:“伊、洛、瀍、涧,既入于(黄河)。”三台:山名,在岳神庙东北三十里处。此联铺写嵩山风物,一纵一横,写山向四方辐射,“统泰华恒衡”,一览“四塞关河”,构成居中独尊的形势;写水以古都洛阳为中心,“包伊洛瀍涧”,探寻种种历史的沉淀,启迪后人继往开来。联语有起有落,有动有静,气势壮阔,意境高远,高大雄伟的嵩山如在眼前。 见《历代楹联选注》
五咏堂 卞 斌
胜境重开,诗采书声延古趣;
生机最乐,雀喧鱼戏助天和。
[简注]五咏堂:见前注。卞斌(1778—1805),字叔均,号雅堂,清浙江归安(今吴兴)人。嘉庆进士。官光禄寺卿。有《易经通解》等。自跋云:“独秀峰下,有颜光禄(即颜延之)读书旧址。岁己亥,茝林(即梁章钜)中丞规度其地,即起垣宇,刻《五君咏》壁间。暇则集同人于此,作放生乐事。因拟联语,并识之。”诗采:诗的文采。延:相延。古趣:往昔的情趣。生机:活力,生命力。天和:自然的祥和之气。此联表现的旷达情怀《自跋》是很精彩的注脚。平淡中有诗一样的语境,乐观的情趣,能引发读者的想象。 见《中华对联大典》
赠园丁 汤贻汾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简注]园丁:学校教师的代称。汤贻汾(1778—1853),字雨生,号若仪,又号粥翁,清江苏武进人。官至副将。卒谥贞愍。有《琴隐园诗词集》。这是一副集俗语联。虽说这四句话人们常说,也都懂,但对其中的因果关系未必体味得出。作者用来串组成联,赠给园丁,意蕴就更深邃了,别有一番寄寓。 见《中华对联大典》
海心亭 黄奎光
有亭翼然,占绿水十分之一;
何时闲了,与明月对影而三。
[简注]海心亭:在云南昆明翠湖。黄奎光,字星岩,清福建人。乾嘉时期文人。有亭翼然:见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翼然:此指亭子四角飞檐像鸟张开的翅膀一样。对影而三:化自李白《月下独酌》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联语用典自然,雅淡清疏,将翠湖的雅致,海心亭的灵巧,很自然的融入联中,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欲挣脱世俗羁绊,追求淡泊宁静的闲适的生活情怀。
题收卷所联 前 人
称心好句欣先睹;
入手奇文岂漫藏。
[简注]收卷所:贡院收取考试试卷的场所。上联取“先睹为快”之意。入手:到临,得到。奇文:新奇的文章。岂:难道,哪能。漫:随意,随便。联语简洁明快,虽平易而切题,表现出收取试卷时谨慎而认真的心情。 见《中华对联大典》
明远楼 前 人
楼起层霄,是明目达聪之地;
星辉文曲,看笔歌墨舞而来。
[简注]明远楼:在陕西西安贡院内。这里是供给监考的官吏办公和住宿的地方。“楼起”句:形容明远楼之高峻。楼为砖木结构,共三层。层霄,天空高远之处。明目达聪:眼睛明亮,听觉敏锐。达聪,多方听取。文曲:谓主文运的星为文曲星。笔歌墨舞:形容应试考生的才思奔涌。联语扣“明远”立意,表现监试者严守职责,心地公正的作风,也表现出应试者严守考纪,专心致志,对待考试的态度。语句亦清爽雅致。 见《中华对联大典》
大观亭 前 人
樽前帆影,槛外岚光,数胜迹重重,都向江头开画本;
楼上仙人,阁中帝子,溯游踪历历,又来亭畔吊忠魂。
[简注]大观楼:见前注。樽:酒杯。这里指饮酒。槛:栏杆。岚光:山中的雾气反射的光芒。胜迹:名胜古迹。开画本:打开画册。楼上仙人:化自唐崔颢的《黄鹤楼诗》。此指武昌黄鹤楼。阁中帝子:语本唐王勃的《滕王阁序》。见前注。溯:追想、回思的意思。承上两句,启后两句。游踪:邓廷桢任安徽巡抚前,曾任湖北廉访使和江西藩台。故说“游踪历历”。历历:分明可数。忠魂:大观楼原祀余阙。余阙为元朝名臣,做过参知政事,监察御史等。至正十三年(1353)任都元帅,守安庆。十七年,陈友谅围城,余阙浴血奋战至死。联语写景寄慨,开合分明。上联由近及远,开张画本,重重胜迹罗列樽前;下联追溯游踪,由远及近,亭畔凭吊,寄寓忠怀。句丽词妍,意境开朗,不失为登临抒怀佳构。 见《千古名联》
五咏堂北厅 梁章钜
胜地如画图,是贤守遗区,雄藩旧馆;
灵山托文字,有叔齐作记,孟简题名。
[简注]五咏堂北厅:在广西桂林独秀峰五咏堂石室之北,建于清代嘉庆年间。当时官吏、文人游五咏堂时,在此饮酒赋咏。梁章钜(1775—1849),字闳中,一字茝(chǎi)林,晚号退庵,清福建长乐(今福州)人。嘉庆进士。官至江苏巡抚,兼摄两江总督。有《浪迹丛谈》、《归田琐记》、《楹联丛话》、《续话》、《三话》、《剩话》、《巧对录》。梁氏《楹联丛话》等编,开创了联话文体,保存了历代联作,建立了分类体系,在联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胜地:指独秀峰。贤守遗区:这里指颜延之,他曾任桂林郡守。遗区,因他曾在这里读书,故说是他遗留下来的地方。雄藩:明初这里曾是靖王府的所在地,故称旧馆。灵山:为神佛所居住的山。此指代独秀峰。叔齐作记:即郑叔齐,唐朝人,著有《独秀山新开石室记》,在独秀峰历代石刻中,郑氏石刻是桂林石刻巨制里较有影响的作品。孟简题名:孟简,字几道,唐代平昌人,工诗文。独秀峰三字刻石据传是他写的。联语记叙名人轶事,烘托“胜地如画图”“灵山托文字”的主旨,把景物、史实、情感融为一体,结构亦见特色。 见《中国名胜古迹对联选注》
草圣祠 前 人
书道入神明,落纸云烟,今古竟传八法;
酒狂称圣草,满堂风雨,岁时宜奠三杯。
[简注]草圣祠:即张旭祠。原在江苏常熟城南。后另立于大成门之右。张旭,唐代常熟人,著名书法家,曾为常熟县尉。善草书,世称草圣。书道:书法的法则。神明:犹神圣。“落纸”句:杜甫《饮中八仙歌》:“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项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八法:书学术语。即永字八法。酒狂:相传张旭嗜酒,他在写字前要喝得大醉,呼叫狂走后,写字时如走龙蛇,故称酒狂。圣草:即草圣。满堂风雨:对其书写时的形象比喻。化自张谓《赠怀素》诗:“奔蛇走虺势入座,聚雨旋风声满堂。”岁时:泛指年。岁,指年。时,指春夏秋冬四时。奠:设酒食以祭。此联写张旭书法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落纸云烟”形容其书法之精;“满堂风雨”形容其书法之神。“岁时奠三杯”,表达了后人对这位书圣的崇敬与怀念之情。联语概括精炼,形象鲜明,惟妙惟肖。 见《千古名联》
五泉山 前 人
佛地本无边,看排闼层层,紫塞千峰凭槛立;
清泉不能浊,笑出山滚滚,黄河九曲抱城来。
[简注]五泉山:在甘肃兰州市皋兰山北麓,寺内尚有明代洪武三年(1370)铸造的铜佛一尊,高5米,重万斤,造型精美。佛地:此指五泉山的千佛阁、嘛尼寺、地藏寺等建筑。排闼:推门,撞开门。此指一排排的门楼。闼(tà),门楼上的小阁。紫塞:指长城。崔豹的《古今注》说:“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汉塞亦然,故称紫塞焉。” 槛,指窗上栏杆。清泉:指五泉山的五眼泉水。五泉为甘露泉、掬月泉、摸子泉、惠泉、蒙泉。其水清澈,合称清泉。“黄河”句:黄河有“九曲十八湾”之说。城:指皋兰县城。联语极具气势,纵观“紫塞千峰”送来青色,九曲黄河,激流波涌,绕城东去。一个“抱”字把黄河人格化了,更有诗的韵味。 见《中华对联大典》
贺林则徐复被重用联 前 人
麟阁待劳臣,最难西域生还,万顷开荒成伟绩;
凤池诏令子,喜听东山复起,一门济美报清时。
[简注]林则徐: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一字少穆,清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嘉庆进士。官至两江总督、湖广总督。在湖广总督任内,受命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后为投降派所诬,革职充军新疆。卒谥文忠。有《林则徐集》、《云左山房诗钞》等。1845年,林则徐结束了伊犁的流放生活,重新起用,并被委以陕甘总督,次年任陕西巡抚。梁章钜与林则徐是素有文字交情的同乡,特从杭州寄此联以祝贺。麟阁:麒麟阁的省称。汉时图绘功臣画像于阁上。此代朝廷。劳臣:指有功之臣。劳,功绩。西域:指新疆伊犁。生还:活着回来。万顷开荒:指林则徐流放新疆期间,在该地勘垦屯田,兴办水利,推广先进生产技术,对新疆的开发作出了贡献。凤池:凤凰池的省称。唐以前指中书省,唐以后指宰相之职。此代皇上。诏:诏见。指下圣旨召见。令子:佳儿。对别人儿子的美称。此为优秀的臣子之意。东山复起:指重新起用,委以重任。晋谢安石隐东山,朝廷屡诏不仕。年四十出为桓温司马,迁中书令,官至司徒。后因以东山起为隐士出来作官的典故。成语为“东山再起”,比喻重新得势。济美:继承祖先或前人的业绩。清时:太平盛世。联语叙中有议,情意恳切。既有对林则徐被流放的同情,又有对老友重新起用的欢愉,同时对林则徐在流放期间仍治水开荒,为民造福,不计个人安危的高尚情操,表现出由衷的崇敬。 见《中华对联大典》
衙署堂联 余应松
八载重来,民情爱我如当日;
一枝仍借,山色迎人似旧时。
[简注]衙署堂:在广西三防。余再任大滩司巡检时所题的堂联。余应松:字小霞,清广西人。官桂林州判。有《乙庚笔记》。一枝仍借:化自“一借”之典。后汉寇恂为河内太守,调到京里作官,刚巧光武帝路过那里,当地人拦路请愿,说:“愿从陛下复借寇君一年。”见《后汉书"寇恂传》。后来诗文里用“一借”为官吏的留任。此指余应松再任此地巡检。联语用典恰切,不直接写地方官如何爱民,而用反衬手法,衬托出地方官优良的操行,因而受到当地人的尊敬。见《古今名人联话》
贺梁章钜联 前 人
白傅早归,一代福人居福地;
苏公再见,千秋黄巷重黄楼。
[简注]梁章钜:见前注。梁章钜引疾归里,居福建福州黄巷。白傅:指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苏公:指苏轼。黄楼:黄巷章钜的新宅之西有一古楼,他“葺而新之”,榜曰“黄楼”。余应松从广西任上寄此联以贺。上联意为梁章钜同白居易一样,五十八岁就辞官归里,颐养天年。下联指梁所居的黄巷是唐校书郎黄德温的故里,黄楼又与苏轼当年在徐州所建之楼同名。联语因地及人,因事及情,隐以白、苏比梁,构思别具一格。 见《中华对联大典》
五咏堂联 前 人
异代景重修,想石榻摊书,竹林怀友;
新堂还旧观,对半潭秋水,一柱奇峰。
[简注]五咏堂:在广西桂林独秀峰。因颜延之的《五君咏》而得名。“异代”句:指堂建于宋,清道光年间重修。石榻摊书:南北朝颜延之任桂林郡守时,曾在峰下石洞中读书,著述,洞内石床上摊满了他所阅之书。竹林:比喻亲密的友谊。还旧观:环绕旧的台榭。还,环绕。观,读(guàn),台榭。半潭秋水:指峰下的月牙池冬夏不涸,峰影倒映其中。一柱奇峰:指独秀峰。峰畔峭壁上有“南天一柱”四个大字。联语怀人述史,绘景抒情,上下联后两句各边自对,亦见特色。 见《古今名人联话》
嵩山二室山联 吴慈鹤
近四旁惟中央,统泰华恒衡,四塞关河拱神岳;
历九朝为都会,包伊洛瀍涧,三台风雨作名山。
[简注]嵩山二室山:在河南登封县的嵩山。嵩山,五岳之一,称中岳。属伏牛山,主体在登封县西北,由太室山和少室山等组成。嵩顶名峻极峰。吴慈鹤(1778—1826),字韵皋,号巢松,清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嘉庆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著有《凤巢山樵求是外编》等。“近四旁”二句:嵩山在四岳的中央,称中岳。所以说统领泰山(东岳,在山东)、华山(西岳,在陕西)、恒山(北岳,在山西)、衡山(南岳,在湖南)四岳。四塞:四方边界。拱:拱卫,围护。神岳:指嵩山。“历九朝”句:指嵩山北麓的洛阳。洛阳曾为东周、东汉、三国魏、西晋、北魏、隋、唐武周、五代后唐及北宋九个王朝的都城。这是就大范围而言。包:包括。伊洛:伊河和洛河流经嵩山北面的洛阳境内。瀍(缠chán)涧:瀍水、涧水,洛河支流。此句出《禹贡》:“伊、洛、瀍、涧,既入于(黄河)。”三台:山名,在岳神庙东北三十里处。此联铺写嵩山风物,一纵一横,写山向四方辐射,“统泰华恒衡”,一览“四塞关河”,构成居中独尊的形势;写水以古都洛阳为中心,“包伊洛瀍涧”,探寻种种历史的沉淀,启迪后人继往开来。联语有起有落,有动有静,气势壮阔,意境高远,高大雄伟的嵩山如在眼前。 见《历代楹联选注》
五咏堂 卞 斌
胜境重开,诗采书声延古趣;
生机最乐,雀喧鱼戏助天和。
[简注]五咏堂:见前注。卞斌(1778—1805),字叔均,号雅堂,清浙江归安(今吴兴)人。嘉庆进士。官光禄寺卿。有《易经通解》等。自跋云:“独秀峰下,有颜光禄(即颜延之)读书旧址。岁己亥,茝林(即梁章钜)中丞规度其地,即起垣宇,刻《五君咏》壁间。暇则集同人于此,作放生乐事。因拟联语,并识之。”诗采:诗的文采。延:相延。古趣:往昔的情趣。生机:活力,生命力。天和:自然的祥和之气。此联表现的旷达情怀《自跋》是很精彩的注脚。平淡中有诗一样的语境,乐观的情趣,能引发读者的想象。 见《中华对联大典》
赠园丁 汤贻汾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简注]园丁:学校教师的代称。汤贻汾(1778—1853),字雨生,号若仪,又号粥翁,清江苏武进人。官至副将。卒谥贞愍。有《琴隐园诗词集》。这是一副集俗语联。虽说这四句话人们常说,也都懂,但对其中的因果关系未必体味得出。作者用来串组成联,赠给园丁,意蕴就更深邃了,别有一番寄寓。 见《中华对联大典》
海心亭 黄奎光
有亭翼然,占绿水十分之一;
何时闲了,与明月对影而三。
[简注]海心亭:在云南昆明翠湖。黄奎光,字星岩,清福建人。乾嘉时期文人。有亭翼然:见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翼然:此指亭子四角飞檐像鸟张开的翅膀一样。对影而三:化自李白《月下独酌》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联语用典自然,雅淡清疏,将翠湖的雅致,海心亭的灵巧,很自然的融入联中,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欲挣脱世俗羁绊,追求淡泊宁静的闲适的生活情怀。
文心雕龙译注二、征圣
《征圣》是《文心雕龙》的第二篇。“征圣”就是以儒家圣人从事著作的态度为证验,说明儒家圣人的著作值得学习。
全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圣人著作可征验的内容。刘勰举出三个方面:一是政治教化,二是事迹功业,三是个人修养。根据圣人重文的这三个方面,他认为“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是写作的金科玉律。刘勰对儒家圣人著作的这种总结,一是强调文学为封建政教服务的必要,一是为反对六朝空骋其华的形式主义文风制造理论根据。
第二部分论圣人著作可征验的写作特点。刘勰认为,由于圣人能掌握自然之道,所以,对文章的繁、略、隐、显,能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而作适当处理。因此,他说这方面“征之周、孔,则文有师矣”。
第三部分由“征圣”过渡到“宗经”,强调在华实并重上“征圣立言”。刘勰认为“衔华佩实”是圣人著作的突出优点,这也是他论文的一条基本原则。
刘勰的文学评论,一切以儒家圣人为依据,这给他的文学观点带来很大局限。但从本篇的具体论述可以看出,刘勰善于吸取儒家著作中的某些论点,根据自己的体会和当时文坛上的实际情况,而加以总结和发挥,因而构成了有一定历史意义的理论体系。
(一)夫作者曰“圣”1,述者曰“明”2。陶铸性情3,功在上哲4。“夫子文章5,可得而闻”6;则圣人之情7,见乎文辞矣。先王圣化,布在方册8;夫子风采9,溢于格言10。是以远称唐世,则焕乎为盛11;近褒周代,则郁哉可从12。此政化贵文之征也。郑伯入陈13,以文辞为功14;宋置折俎15,以多文举礼16。此事迹贵文之征也。褒美子产17,则云:“言以足志,文以足言。”18泛论君子,则云:“情欲信,辞欲巧。”19此修身贵文之征也。然则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乃含章之玉牒20,秉文之金科矣21。〔译文〕所谓“圣”,就是能够独立创造的人;所谓“明”,就是能够继承阐发圣人学说的人。用述作来培养人的性情,古代圣贤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成就。孔子的学生说:“孔子的著作是可以看得到的。”就是说,在这些著作里,是表达了孔子的某些意见或主张的。古代圣王的教训,在古书上记载着;孔子的言行,都充分表现在他的教导人的言论里。所以,对较远的,孔子称赞过唐尧之世,说那时的文化兴盛焕发;对较近的,他赞美过周代,说那时的文化丰富多采,值得效法。这些都是政治教化方面以文为贵的例证。春秋时郑国攻入陈国,在对待晋国的责问中,郑国子产因为善于辞令而立下功劳。宋国曾用最隆重的宴会招待宾客,由于谈话富有文采,孔子特使弟子记录下来。这些都是事业方面以文为贵的例证。孔子赞扬子产,说他不仅能用语言来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且还能用文采把语言修饰得很漂亮。孔子谈到一般有才德的人时,就说情感应该真实,文辞应该巧妙。这些都是个人修养方面以文为贵的例证。由此可见,思想要充实而语言要有文采,情感要真诚而文辞要巧妙:这就是写作的基本法则。 | 〔注释〕1 作者:创始者。 2 述者:继承者。这两句本于《礼记·乐记》中说的:“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 3 陶:制造瓦器。铸:熔炼金属。这里用陶铸比喻对人的教育培养。 4 上哲:指古代圣贤。 5 夫子:孔子。这是孔子的学生对他的称呼。 6 “夫子文章”二句:这是孔子的学生子贡说的。见《论语·公冶长》。 7 情:感情。这里引申指意见或主张。 8 方:木板。册:编起来的竹片。这里泛指书籍。 9 风采:风度神采。这里引申指言论行为。 10 溢:满。格言:可以示人以法则的话。格:法则。 11 焕乎:《论语·泰伯》载孔子赞美唐尧的话说:“大哉尧之为君也,……焕乎其有文章。”焕:有光彩。 12 郁哉:《论语·八佾(yì意)》载孔子称颂周代的话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郁:文采丰盛。 13 郑伯:郑简公。入陈:公元前548年郑国军队攻入陈国。 14 文辞为功:当晋国质问郑国为什么攻打陈国时,郑国大夫子产说明了攻陈的理由。文辞:指子产所作正确有理的回答。 15 折俎(zǔ组):把煮熟的牛羊等切开放在俎上。这是一种招待贵宾的隆重礼节。俎:盛肉的器具。 16 多文举礼:在宋平公招待赵文子的宴会上,宾主谈话都富有文采,孔子特使学生记下这次宴会的礼仪。举:记录。 17 子产:郑国执政者公孙侨,字子产。 18 “言以足志”二句:见《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足:成。 19 “情欲信”二句:见《礼记·表记》。 20 含章:是说蕴藏着文采,引申指写作。玉牒(dié碟):重要文件。“玉牒”和下句“金科”意同,亦即金科玉律的意思。 21 秉文:指写作。秉:操持。科:条文。 | |
(二)夫鉴周日月1,妙极机神2;文成规矩3,思合符契4。或简言以达旨,或博文以该情5;或明理以立体6,或隐义以藏用7。故《春秋》一字以褒贬,“丧服”举轻以包重8:此简言以达旨也。《邠诗》联章以积句9,《儒行》缛说以繁辞10:此博文以该情也。书契断决以象《夬》11,文章昭晰以象《离》12:此明理以立体也。“四象”精义以曲隐13,“五例”微辞以婉晦14:此隐义以藏用也。故知繁略殊形,隐显异术15;抑引随时16,变通会适17。征之周、孔18,则文有师矣。〔译文〕圣人能够全面考察自然万物,并深入到其中精深奥妙的地方去;这样才能写成堪称楷模的文章,其表达的思想也才能与客观事物相吻合。圣人的著作有时用较少的语言来表达其主要思想,有时用较多的文辞来详尽地抒发情意;有时用明白的道理来建立文章的主体,有时用含蓄的思想而不直接显示文章的作用。如像《春秋》就常用极少的文字来赞扬或批评,《礼记》里常用轻的丧服来概括重的丧服:这就是用较少的语言来表达主要思想的例子。又如《诗经·豳风·七月》是用许多章句联结成篇的,《礼记·儒行》也常用复杂的叙述和丰富的辞句:这就是用较多的文辞来详尽地抒发情意的例子。此外,有的文章讲得像《夬》卦所说的那样决断干脆,有的文章写得像《离》卦所说的那样清楚透彻:这就是用明白的道理来建立文章主体的例子。还有《周易》中的四种卦象,道理精深,意义曲折;《春秋》所运用的五种记事条例,也常是文辞微妙,意义宛转:这就是用含蓄的思想而不直接显示文章作用的例子。根据上述可知:各种文章在表现手法上,有洋与略、隐与显的区别;所以写文章时,或压缩、或加详,要随不同的时机而定;写作上的千变万化,要适应不同的具体情况。所有这些,如果以周公、孔子的文章做标准,那么在写作上就算找到老师了。 | 〔注释〕1 鉴:察看。周:全。日月:借以概括整个自然界。 2 极:追究到底。机神:微妙精深。 3 规矩(jǔ举):法则。规:画圆形用的器具。矩:画方形用的器具。 4 符契:完全符合。符:古代作为凭信用的东西,以两者相合为凭。契:约券。 5 该:兼备。 6 体:主体,指文章的主要部分。 7 藏用:隐藏其作用,即不明显地表示文章的作用。 8 丧服:居丧之服。古代丧礼,根据与死者关系不同而着轻重不同的丧服。举轻包重:《礼记》中的《曾子问》和《檀弓》两篇,都讲到以轻的丧服概括重的丧服的用法。 9 《邠(bīn宾)诗》:指《诗经·豳风》中的《七月》篇,全诗由八章组成,每章十一句,是《诗经》中较长的一首诗。邠:同豳。 10 《儒行》:指《礼记》中的《儒行》篇。缛(rǜ人):繁盛。《儒行》中把儒者分为十六种来论述。 11 书契:文字,引申指著作。《夬》(guài怪):《周易》六十四卦之一,“夬”表示决断。 12 昭晰(Xī西):清楚。《离》《周易》六十四卦之一,“离”表示像火光一样明亮, 13 四象:《周易》中的卦象,有实象、假象、义象、用象四种,叫做四象。见孔颖达《周易正义》卷七。 14 五例:《春秋》记事的五种条例:“一曰微而显”,“二曰志而晦”,“三曰婉而成章”,“四曰尽而不汙(yǘ迂,纡曲)”,“五曰惩恶而劝善”(见社预《春秋左氏传序》)。晦:不明显。 15 术:方法,这里指表现手法。 16 抑:压止,这里是精减字句的意思。引:延长,这里是加详的意思。 17 会适:应为适会。适:适应。会:时机。 18 征:征验。周、孔:周公、孔子。 | |
(三)是以子政论文1,必征于圣2;稚圭劝学3,必宗于经4。《易》称:“辨物正言5,断辞则备6。”《书》云:“辞尚体要7,弗惟好异。”故知:正言所以立辩8,体要所以成辞;辞成无好异之尤9,辩立有断辞之义10。虽精义曲隐11,无伤其正言;微辞婉晦12,不害其体要。体要与微辞偕通13,正言共精义并用14;圣人之文章,亦可见也。颜阖以为15:“仲尼饰羽而画16,徒事华辞。”17虽欲訾圣18,弗可得已19。然则圣文之雅丽,固衔华而佩实者也20。天道难闻21,犹或钻仰22;文章可见,胡宁勿思23?若征圣立言,则文其庶矣24。〔译文〕所以刘向谈论文章,一定要以圣人作标准来检验;匡衡上书劝学,一定要以经书为根据。《周易·系辞》说:“辨明事物并给以恰当的说明,有了明确的辞句就可以充分表达了。”《尚书·毕命》说:“文辞应该抓住要点,不应该一味追求奇异。”由此可见,必须有恰当的说明才能表达出文章的论点,必须抓住要点才能安排好文章的辞采。倘能这样安排文辞,就能避免单纯追求奇异的毛病;这样建立起来的论点,也就能得到辞句明确的益处了。那么即使内容精深曲折,但不会影响到它说明的恰当;虽然文辞微妙宛转,但不会妨害它能抓住要点。文章要抓住要点和辞句写得微妙并无矛盾,说明的恰当和内容的精深也可同时并存。这些情形,在圣人的文章里都可以看到。颜阖说:“孔子好比在已有自然文采的羽毛上再加装饰似的,只追求华丽的辞藻。”虽然颜阖想借此来指责圣人,但事实上是做不到的;因为圣人的文章是既雅正又华丽,本来就是兼有动人的文采和充实的内容的。自然之道本来是不易弄懂的,尚且有人去钻研它;文章是显而易见的东西,为什么不好好加以思考呢?如果能根据圣人的著作来进行写作,那么写成的文章就接近于成功了。 | 〔注释〕1 子政:刘向字子政,西汉末年学者。所作论文今不存。 2 以上两句唐写本作“是以论文,必征于圣”。 3 稚圭(guī规):匡衡字稚圭,西汉未年学者。他曾向汉成帝建议重视学习经书。 4 以上两句一作“窥圣必宗于经”。宗:主。 5 辨物:辨明一切事物。 6 断辞:明确的辞句。断:决断。备:具备,这里有充实的意思。7体:体现。 8 辩:指“辨物”而得的论点。 9 尤:过失。 10 义:宜,适当。 11 精义曲隐:如上文所讲《周易》的“四象”。 12 微辞婉晦:即上文所讲《春秋》的“五例”。 13 偕通:二者之间有相通之处。偕:共同。 14 并用:同时运用。 15 颜阖(hé河):战国鲁人。他的话见于《庄子·列御寇》。 16 仲尼:孔子的字。 17 这两句《庄子》中的原话是:“仲尼方且饰羽而画,从事华辞。” 18 訾(zǐ子):说别人坏话。 19 已:语词。 20 衔:含在口中。佩:系在身上。此二字在这里都引申为“具有”之意。 21 天道:即《原道》篇说的“自然之道”,指客观事物的规律。 22 钻:深入研究。仰:仰而求之。 23 胡宁:何以,为什么。 24 庶:近。 | |
(四)赞曰:妙极生知1,睿哲惟宰2。精理为文,秀气成采3。鉴悬日月4,辞富山海。百龄影徂5,千载心在。〔译文〕总之,只有圣人能懂得精妙的道理,因为他们具有特出的聪明才智。他们把精妙的道理写成文章,以自己灵秀的气质构成文采。他们的见解有如日月之明,他们的辞藻就像高山大海那样丰富。古代圣人虽成过去,但他们的精神却永垂不朽。 | 〔注释〕1 妙:指精妙的道理。极:追究到底。生知:生而知之的人,即圣人。 2 睿(ruì锐):智慧,明达。宰:主宰,引申为掌握、具有。 3 气:这个字在《文心雕龙》中用的较多(共七十九次),解释也很分歧。从全书运用情形看,除明确指才气、气势、辞气和气候等意思外,多数用以指作者所特有的气质,或作者的气质体现在创作中而成为某些篇章的特点。这里是指圣人的气质。 4 鉴:察看,这里指观察事物而形成的主张或意见。 5 百龄:百岁,指圣人的一生。影徂(cú粗阳平):形体已成过去。徂:往。 |
Sunday, April 10, 2011
阿房宫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间,一宫之内,而气候不齐。
妃嫔滕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取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妃嫔滕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取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Saturday, April 9, 2011
文心雕龙译注一、原道
文心雕龙译注·
《原道》是《文心雕龙》的第一篇。本篇主要论述刘勰对文学的基本观点:文原于道。“原”是本,“道”是“自然之道”;“原道”,就是文本于“自然之道”。所谓“自然之道”,刘勰是用以指宇宙间万事万物的自然规律。他认为日月山川、龙凤虎豹、云霞草木,从物到人,都是有其物必有其形,有其形则有其自然形成之美。这种自然美,刘勰叫做“道之文”。从这种观点出发,刘勰主张文学作品应有动人的文采,强调艺术技巧;但又反对当时过分雕琢的形式主义创作倾向,因为这样的作品违反了“自然之道”。这就是刘勰论文要首标“原道”的主要原因。
全篇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自然之道”。刘勰从天地万物都有文采,说到人必然有“文”;所有万物的文采,都不是人为的、外加的,而是客观事物自然形成的。
第二部分从人类之“文”的起源,讲到孔子的集人类文化之大成。人类文化起源于劳动,刘勰不可能认识到这点,而采用古代种种不可信的传说,这是他的局限。对孔子的作用也评价太高。
第三部分论“自然之道”和“圣”的关系。刘勰认为,古代圣人是根据“自然之道”的基本精神来写文章,“自然之道”是通过古代圣人的文章得到阐明的。只有这样的文章,才能起到鼓动天下的巨大作用。
(一)文之为德也1,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2,方圆体分3,日月叠璧4,以垂丽天之象5;山川焕绮6,以铺理地之形7。此盖道之文也8。仰观吐曜9,俯察含章10;高卑定位11,故两仪既生矣12。惟人参之,性灵所钟13,是谓三才14。为五行之秀15,实天地之心16。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17,虎豹以炳蔚凝姿18。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19;草木贲华20,无待锦匠之奇21。夫岂外饰,盖自然耳。至于林籁结响22,调如竽瑟23;泉石激韵,和若球锽24。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25。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彩26;有心之器,其无文欤27?〔译文〕文的意义是很重大的。它和天地一起开始,为什么这样说呢?从宇宙混沌到天地分判,出现了两块圆玉似的日月,显示出天上光辉灿烂的景象;同时,一片锦绣似的山河,也展示了大地条理分明的地形。这些都是自然规律产生的文采。天上看到光辉的景象,地上看到绚丽的风光;天地确定了高和低的位置,构成了宇宙间的两种主体。后来出现钟聚着聪明才智的人类,就和大地并称为“三才”。人是宇宙间一切事物中最特出的,是天地的核心。人都具有思想感情,从而产生出语言来;有了语言,就会有文章:这是自然的道理。人以外其他事物,无论是动物或植物,也都有文采。龙和凤以美丽的鳞羽,表现出吉祥的征兆;虎和豹以动人的皮毛,而构成壮丽的雄姿。云霞的彩色,比画师的点染还美妙;草木的花朵,也并不依靠匠人来加工。这些都不是外加的装饰,而是它们本身自然形成的。还有林木的孔窍因风而发出声响,好像竽瑟和鸣;泉流石上激起的音韵,好像磬钟齐奏。所以,只要有形体就会有文采,有声音就会有节奏。这些没有意识的东西,都有浓郁的文采;那么富有智慧的人,怎能没有文章呢? | 〔注释〕1 文:《文心雕龙》全书中单独用“文”字共三百三十七处(据巴黎大学北京汉学研究所《文心雕龙新书通检》)。一般来说,刘勰用这个字来指文学或文章,但有时也用来指广义的文化、学术;有时指作品的修词、藻饰;有时则指一切事物的花纹、彩色。我们将根据其不同的用意作不同的译注。第一句中的“文”字是泛指,包含一切广义狭义在内。德:这里指文所独有的特点、意义。 2 玄黄:指天地。玄:黑赤色,天的颜色。黄:地的颜色。色杂:指天地未分时的情形。 3 方圆:古代曾有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这里指天地。 4 璧:圆形的玉。 5 垂:传布。这里是表现的意思。丽:附著,指日月附著在天上。 6 焕:有光彩。绮(qǐ起):一种有花纹的丝织品。 7 铺:陈列。理:整理得有条有理。 8 道之文:即“自然之道之文”。“道”就是下文说的“自然之道”,指万物自然具有的规律。“道之文”就是自然规律形成的文。 9 吐曜(yào耀):发出光采。指天上的景象。曜:光明照耀。 10 含章:蕴藏着美。指地上的风光。章:文采。 11 卑低。 12 两仪:天地。古人认为天和地是构成宇宙的两种基本物体。 13 性灵:指人的智慧。钟:聚积。 14 三才:《周易·系辞下》中称天道、地道、人道为三才,后用以泛指天、地、人。 15 五行:水、火、木、金、土,古代认为这是构成物质的五种基本元素。 16 天地之心:《礼记·礼运》中说,人是“天地之心”,意指处于天地之间的人,犹如人体中的心,是起主宰作用的重要机构。 17 藻绘:美丽的外貌。藻,文采。绘:彩画。 18 炳蔚(wèi卫):指光彩动人的形式。炳:光亮。蔚:繁盛。凝:聚集,凝结。 19 逾(yú于):超过。 20 贲(bì必):装饰。华:即“花”。 21 锦匠:织锦的工匠。奇:指美化、加工。 22 籁(lài赖):孔窍所发的声音。 23 竽(yú于):笙一类的簧乐器,有三十六簧。瑟(sè色):类似琴的一种弦乐器,有五十弦或二十五弦。 24 球:玉磬。锽(huáng黄):钟声。 25 文:这里指“声”的“文”,即节奏音韵之美。 26 郁然:草木茂盛。这是形容文采之盛。 27 欤(yú于):句末助词,表示疑问或惊叹。 | |
(二)人文之元1,肇自太极2。幽赞神明3,《易》象惟先4。庖牺画其始5,仲尼翼其终6,而《乾》、《坤》两位7,独制《文言》8。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9!若乃河图孕乎八卦10,洛书韫乎九畴11,玉版金镂之实12,丹文绿牒之华13,谁其尸之14?亦神理而已15。自鸟迹代绳16,文字始炳17;炎、皞遗事18,纪在《三坟》19;而年世渺邈20,声采靡追21。唐、虞文章,则焕乎始盛22。元首载歌23,既发吟咏之志;益、稷陈谟24,亦垂敷奏之风25。夏后氏兴26,业峻鸿绩27;九序惟歌28,勋德弥缛29。逮及商、周,文胜其质30;《雅》、《颂》所被31,英华日新32。文王患忧33,《繇辞》炳曜34;符采复隐35,精义坚深。重以公旦多材36,振其徽烈37,剬《诗》缉《颂》38,斧藻群言39。至夫子继圣,独秀前哲40;熔钧《六经》41,必金声而玉振42;雕琢情性,组织辞令43;木铎起而千里应44,席珍流而万世响45;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矣。〔译文〕人类文化的开端,始于宇宙起源的时候。深刻地阐明这个微妙的道理,最早是《易经》中的卦象。伏牺首先画了八卦,孔子最后写了《十翼》;而对《乾》、《坤》两卦,孔子特地写了《文言》。可见言论必须有文采,这是宇宙的基本精神!至于黄河有龙献图,从而产生出八卦;洛水有龟献书,从而酝酿出“九畴”;还有玉版上刻了金字,绿简上写着红字等有实有华的东西出现,这些是谁主持的呢?也不过是自然之理罢了。自从用鸟迹般的古字代替了结绳记事的办法,文字的作用便发挥起来。神农、伏牺的事迹,记载在《三坟》里边;但是由于年代久远,那些文章就无法追究了。唐尧、虞舜的时候,作品越来越多。大舜作歌,已是抒写自己的情志了;伯益和后稷的建议,也下开章奏的风气。夏朝兴起,事业宏伟,各种工作都上了轨道,受到歌颂,功德也更加巨大。到了商代和周代,文章逐渐发展;由于《诗经》的影响所及,好作品逐日增新。周文王被殷帝拘留的时候,写成了《易经》的《卦爻(yáo摇)辞》;它如玉石的花纹,含蓄而丰富;精确的内容,坚实而深刻。后来周公多才多艺,继续文王的事业,他自己写诗,并辑录《周颂》,对各种作品进行修改润色。到了孔子,继承过去的圣人,却又超过了他们。他整理《六经》,正如在音乐上集各种乐器声音之大成似的。他提炼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成美妙的文字;他的教化可以远及千里之外,他的道德学问可以流传到万代之后。他写下天地间的光辉事物,启发了世人的聪明才智。 | 〔注释〕1 元:始。 2 肇(zhào照):开始。太极:《周易·系辞上》用以指天地混沌的时候。 3 幽:深。赞:明,陈说。神明:指精微神妙的事物。 4 《易》象:《易经》的卦象,即说明每卦吉凶的文句。 5 庖牺:即伏牺,传说中的三皇之一。《周易·系辞下》中说庖牺氏“始庖八卦”。 6 仲尼:孔子的字。翼:相传孔子为了阐明《易经》的道理,曾写了《彖(tuàn团去声)辞》上下:《象辞》上下、《系辞》上下、《文言》、《说卦》、《序卦》和《杂卦》,共十篇,称为《十翼》。 7 《乾(qián钳)》、《坤》:《易经》中的两卦。 8 《文言》:是对《乾》、《坤》二卦的解释。刘勰认为是对《乾》、《坤》二卦的文饰。 9 天地之心:这上面说的“天地之心”不同,是取《易经·复卦》中“复其见天地之心乎”的意思。“心”是本性,指天地有文,是其本来就有的特点。 10 河图:相传伏牺时黄河中有龙献出图来。 11 洛书:相传洛水中有龟献出书来。韫(yùn运):藏在里边。九畴(chóu仇):九类,指治理天下的各类大法。相传天曾赐给夏禹大法九畴(见《尚书·洪范》)。 12 玉版:王嘉《拾遗记》说,尧在水边得到玉版,上有天地图形。镂(lòu漏):雕刻。 13 丹文绿牒(dié碟):《尚书中候握河纪》中说,黄帝时黄河出图,洛水出书,是“赤文绿字”。牒:竹简。 14 尸:作主的意思。 15 神理:自然之理。这个词除本篇用过三次外,《正纬》、《明诗》、《情采》、《丽辞》诸篇也曾用过。总起来看,这个词的用意和刘勰主张的“自然之道”有关。刘勰认为自然之道比较深奥,只有圣人才能掌握,所以称之为神理。 16 鸟迹代绳:相传太古时候,大家结绳而治;后来苍颉(jié节)看见鸟兽足迹,得到启发,因而创造文字(见《周易·系辞下》、许慎《说文解字序》)。 17 炳:明。这里指文字的作用日益显著。 18 炎:炎帝神农。皞(hào浩):太皞伏牺。 19 《三坟》:传为伏牺、神农、黄帝三皇时的书。坟:大道。 20 渺邈(miǎo秒):久远。 21 声采:文章的音节文采,这里就指文章本身。靡:没有,不能。 22 焕:光彩,这里形容文章的兴盛。 23 元首:指舜。歌:传为舜作的歌,见《尚书·益稷》。 24 益、稷(jì计):舜的二臣,伯益和后稷。谟(mó蘑),计谋,谋议。 25 敷奏:指臣下对君主提出建议。 26 夏后:禹即天子位,国号夏后。 27 业、绩:均指事功。峻:高,鸿:大。 28 九序:指治理天下的各种工作都有了秩序。 29 勋:功。缛(rǜ入):繁盛。 30 文胜其质:指商周时期的作品比以前有所发展。文:文采丰富。质:简单朴素。 31 被:及,这里指影响所及。 32 英华:即精华。 33 文王:周文王。患忧:周文王为西伯时,曾被殷纣王囚于羑(yǒu有)里(今河南汤阴县)。 34 (繇(zhòu宙)辞》:指《易经》中的《卦辞》和《爻辞》,相传是周文王被囚于羑里时所作。炳曜:发出光彩,形容《繇辞》的写成。 35 符采:玉的横纹。这里借指作品的文采。复隐:指含蓄地表达丰富的内容。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引《文心雕龙·隐秀》佚文:“情在词外曰隐。”复:重复,指内容的深刻丰富。《隐秀》篇说:“隐以复意为工。” 36 公旦:周公名旦。 37 振:振兴,发扬。徽:美。烈:功业。 38 剬(zhì志):即“制”,有创作的意思。缉(jí吉):即“辑”。 39 斧藻:斧削藻饰,意为修改加工。 40 前哲:前代贤人。 41 熔钧:指对古书的整理。熔:铸器的模子。钧:造瓦的转轮。《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儒家经典。 42 金声玉振:《孟子·万章下》说:“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钟的声音。玉振:指磬声振扬。这是以音乐上集钟磬声音的大成,来比喻孔子能集一切圣贤的大成。 43 辞令:动听的语言。 44 木铎(duó夺):古代施政教时用的器具,这里借指孔子所施的教化。铎:大铃。 45 席珍:《礼记·儒行》载孔子的话“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意为儒者从容席上,有珍贵的道德学问来供别人请教。席:坐具。这里指施教者的讲席。 | |
(三)爰自风姓1,暨于孔氏2,玄圣创典3,素王述训4;莫不原道心以敷章5,研神理而设教。取象乎河洛6,问数乎蓍龟7,观天文以极变8,察人文以成化9;然后能经纬区宇10,弥纶彝宪11,发挥事业,彪炳辞义12。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旁通而无滞13,日用而不匮14。《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15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译文〕从伏牺到孔子,前者开创,后者加以发挥,都是根据自然之道的基本精神来进行著作,钻研精深的道理来从事教育。他们效法河图和洛书用蓍草和龟甲来占卜,观察天文以穷究各种变化,学习过去的典籍来完成教化;然后才能治理国家,制定出恒久的根本大法,发展各种事业,使文辞义理发挥巨大的作用。由此可知:自然之道依靠圣人来表达在文章里边,圣人通过文章来阐明自然之道;到处都行得通而没有阻碍,天天可以运用而不觉得贫乏。《周易·系辞》里说:“能够鼓动天下的,主要在于文辞。”文辞之所以能够鼓动天下,就因为它是符合自然之道的原故。 | 〔注释〕1 爰(yuán元):语首助词。风姓:伏牺的姓。 2 暨(jì计):及。 3 玄圣:远古的圣人,这里是指伏牺。典:常法,基本法则;指传为伏牺所作的八卦。 4 素王:孔子。古代称有帝王之道而无帝王之位的人为素王。 5 道心:指自然之道的基本精神。“道心”二字全书用到三次,意全同。 6 取象:取法。 7 问数:占卜的意思。数:命运。蓍(shī师)龟:占卜用的蓍草和龟甲。刘勰既然感到自然之道是深奥的,又把人文追溯到八卦,所以对占卜就不能不给以一定的位置,这正是他思想上的局限。 8 极:追究到底。 9 人文:指上文所述各种古籍。化:教化。 10 经纬:经线和纬线纵横交织。这里指治理。区宇:疆域,这里指国家。 11 弥纶:补合经纶。这里有综合组织,整理阐明的意思。彝(yí宜):永久的、经常的。宪:法度。 12 彪炳:光彩鲜明的意思。彪:虎纹。 13 滞(zhì志):停留,不流通。 14 匮(kuì溃):缺乏。 15 “鼓天下”句:见《周易·系辞上》。辞:指《卦爻辞》,刘勰借指一般的文辞。 | |
(四)赞曰1:道心惟微2,神理设教。光采玄圣3,炳耀仁孝4。龙图献体,龟书呈貌5;天文斯观6,民胥以效7。〔译文〕总之,自然之道的基本精神是精妙的,应根据这种精妙的道理来从事教育。古代圣人使这些道理发出光芒,也使伦理道德获得了宣扬。这是由于最早有了黄河里的龙献出了图,洛水里的龟献出了书。因此,在观察天文的同时,也该学习人文来完成教育。 | 〔注释〕1 赞:助,明。《文心雕龙》各篇最后都有几句“赞”,用以辅助说明(亦即总括)全篇大意。 2 微:精妙。 3 光采:指自然之道的光采。玄圣:指阐明自然之道的古代圣贤,主要是孔子。 4 仁孝:泛指古代圣贤提出的伦理道德。 5 体、貌:指河图、洛书。 6 斯:语助词。 7 胥(Xū需):全,都。效:有模仿、学习的意思。 |
清联三百副 十三
清联三百副(十三)
赠曹雪芹联 鄂 比
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
疏亲慢友,因财绝义世间多。
[简注]曹雪芹:(约1715或1724—1763),名霑,字梦阮,芹圃,号雪芹,芹溪居士。汉军正白旗人。清代著名作家。创作了长篇小说《红楼梦》(初名《石头记》)。鄂比(1770—1838),博尔济吉特氏,清满洲正蓝旗人。嘉庆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远:疏远。近:亲近。疏:疏远。慢:傲慢。联语论评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人情,表达了对曹雪芹晚年生活凄凉困境的同情。见《古今作家名联选》
丞相祠 前 人
望重南阳,想当年羽扇纶巾,忠贞扶季汉;
泽周西蜀,爱此地浣花濯锦,香火拥灵祠。
[简注]丞相祠:又名武侯祠。在四川成都南郊。丞相,即蜀汉的丞相诸葛亮,字孔明,汉末琅邪阳都(今山东沂水县)人。后至荆州(今湖北襄阳)在隆中躬耕读书。后辅刘备建立蜀汉,官至丞相,封武乡侯。死后谥号忠武侯。望重:声誉很高。南阳:诸葛亮《出师表》所说的南阳,原为东汉时的南阳郡,属地有襄阳等县。后南阳划归河南省,襄阳划归为湖北省。古隆中在现在的湖北襄阳。羽扇纶巾:形容人之风雅闲散的神态。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诸葛亮常持羽扇,服纶巾。纶巾,丝带做的头巾。纶(guān),汉末名士多服巾。季汉:即蜀汉,意指汉之季世。季,末。明朝谢陛撰《季汉书》,尊蜀汉刘备为正统,以吴、魏为世家。泽:恩德。《荀子"臣道》:“功参天地,泽被生民……汤武是也。”周:遍。西蜀:指四川。浣花:此指四川成都市西南的浣花里的浣花溪。濯锦:江名。即岷江,过成都为锦江。灵祠:指武侯祠。上联颂扬诸葛亮辅佐蜀汉的忠贞,下联称赞诸葛亮馨香百代的德泽。联语骈骊工雅,论评贴切,表达作者对诸葛亮的敬慕和缅怀之情。 见《中华对联大典》
自 题 杨 芳
忌我何常非赏识;
欺人毕竟不英雄。
[简注]杨芳(1770—1846),字诚斋,清贵州松桃人。行伍出身。官湖南固原提督。卒谥勤勇。忌:嫉妬。赏识:指识别、重视人才。上联有“不遭人忌是庸才”之意。说明遭人嫉妬不是坏事。下联意在说,是英雄不会欺人。联语从否定方面去写,表达了正面的意思。很有韵味,耐人品鉴,表现出作者豁达的胸怀。 见《中华对联大典》
涵云楼 潘世恩
风景自清嘉,有画舫补秋,奇峰环秀;
园林占优胜,看寒泉飞雪,高阁涵云。
[简注]涵云楼:在浙江杭州环秀山庄。潘世恩(1770—1854),字槐庭,号芝轩,清江苏吴县人。乾隆进士。官至军机大臣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卒谥文恭。清嘉:清新秀美。画舫:装饰华丽的游船。优胜:优良。寒泉:指清凉的泉水或井水。联语嵌名环秀、涵云,描绘园林风景,清朗雅逸,奇秀风致,宛如一幅山水画呈现在读者眼前。“补秋”一语,独具笔力。 见《中华对联大典》
飞云岩 李 沄
从何处飞来,乃有斯峥嵘头角,压倒群峰,试问前生,得无是韩昌黎所称怪物;
到此间蟠伏,尽凭尔磊落心胸,包馀荒徼,不逢青眼,可能如杜工部之拔奇才。
[简注]飞云岩:在贵州黄平东。李沄,晚清官至贵州按察使。道光五年(1825)病免。峥嵘:形容高峻。此用来比喻超越寻常。如头角峥嵘。气象峥嵘。头角:头顶左右的突出处。常比喻青少年的气概或才华。此喻飞云岩的气势。得无:莫非、该不会。韩昌黎:唐代文学家韩愈。见前注。怪物:怪异之物。韩愈《昌黎集"应科目时与人书》:“天池之滨,大江之濆(fén,水边),曰有怪物焉,盖非常鳞凡介之品汇匹俦也。”又俗称性情怪僻的人为怪物。蟠伏:即盘伏,屈曲。磊落:错落分明。引申指人的洒脱不拘,直率开朗的性格和胸怀。包馀荒徼:包容回旋的边远之地。荒,边远,远方。徼,边界。青眼:对人重视曰青眼。杜工部:即唐代诗人杜甫。见前注。拔:超特。《孟子"公孙丑》上:“出乎其类,拔乎其萃。”此联用拟人的写法,表现了飞云岩特异的状貌,博大的胸怀,怪僻的性格,超特的才能。联语构思不凡,气势雄壮,情景交融,用语典丽。 见《中华对联大典》
岳王庙 陈 琪
精诚与松柏同坚,万古昭昭,公自大名垂宇宙;
庙貌共湖山并寿,寸衷耿耿,我为时势吊英雄。
[简注]岳王庙:在杭州。见前注。陈琪,清浙江青田人。生活于乾隆、嘉庆时期。精诚:真诚。昭昭:彰明,显示。“公自”句:用王守仁题于谦祠联句。庙貌:见前注。耿耿:刚直、诚信。“我为”句:变化王守仁联句。上联颂赞岳飞万古彰扬,名垂天地的精忠的气节;下联表达凭吊岳飞庙的敬慕之情。联语意切情真,对仗工稳,造语谨严,而构思则多少受明代王守仁联的影响。王守仁题于谦祠联为:“赤手挽银河,公自大名垂宇宙;青山埋忠骨,我来何处吊英贤。” 见《中华对联大典》
太白亭 朱士彦
此间可谈风月;
斯世岂有神仙。
[简注]太白亭:详见前注。朱士彦(1771—1848),字休承,号咏斋,清江苏宝应人。嘉庆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卒谥文定。上联化用《梁书"徐勉传》:梁朝大臣徐勉(官至中书令)一次与门客夜游,赏清风明月,有客人虞暠(hào,皓)向他求詹事的官职。徐勉正色说:“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下联化自汉武帝的话。汉武帝好神仙,但屡求不得,说过“天下岂有仙人,尽妖妄耳”的话。联语语言简洁,要言不烦,于洒脱中见狂放,于淡雅中见豪气。切事切人。而余本敦则云:“此地饶千秋风月;偶来作半日神仙。” 见《历代楹联选注》
梳妆亭 赵文楷
江光铺白开妆镜;
峰影浮青上晓鬟。
[简注]梳妆亭:在安徽宿松小孤山。赵文楷,字逸书,号介山,清安徽太湖人。嘉庆进士第一。被册封为琉球国王正使。有《石柏山房诗存》。联语淡写轻描,却形容生动,形象明静,情随景生,贴切题旨,清新可诵。 见《小孤山古今诗联选》
泰伯墓 齐彦槐
至德无称,三让两家天下;
高山可仰,一抔万古江南。
[简注]泰伯墓:在江苏无锡鸿山南麓。泰伯,周朝祖先古公亶父的长子。齐彦槐(1774—1841),字梦树,号梅麓,清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嘉庆进士。官苏州同知。有《双溪草堂诗文集》、《梅麓联存》等。至德无称:语出《论语"泰伯》:“泰伯其可谓至德也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至德:最高尚的道德。称:称赞,颂扬。无称,找不到好词语来颂扬。“三让”句:据传说,古公预见到昌的圣德,因此打破惯例,不传位给长子,而传给幼子季历,从而传给昌。泰伯为实现父亲的意愿,便偕仲雍来到江南,终于把君位让给季历和昌。以后逐渐强大,灭了商纣,建立周朝。天下,指周部落统一中原,建立周朝。高山可仰:化自“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见《诗经"小雅》。喻对有高尚道德的人的仰慕。“一抔”句:此句说泰伯死后,他的墓地受到江南人民千秋万代的景仰。抔,捧的意思。一抔,就是一捧土,引申为坟墓。联语用典贴切,衍化自然。赞美了泰伯的品德,肯定了他的功绩。同时,表达了作者的缅怀敬仰之情。按:《中国名胜古迹对联选注》中,上联首句为“志异征诛”,下联首句为“功同开辟”。 见《中华对联大典》
沧浪亭 前 人
四万青钱,明月清风今有价;
一双白璧,诗人名将古无俦。
[简注]沧浪亭:在江苏苏州城南。为苏州名园之一。原为五代时吴军节度使孙承祐别墅,北宋诗人苏舜钦喜欢这里“近水远山皆有情”,用四万青钱买下,在临水处筑亭,取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意,取名沧浪亭。青钱:古代所使用的货币,以红铜、白铅和黑铅混合铸制,是我国古代货币制中的最小单位。“明月”句:化用欧阳修咏沧浪亭诗:“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如此美景,当然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白璧:此喻指园内所建的苏东坡祠和韩蕲王祠。诗人:指著名诗人苏东坡。名将:指抗金将领韩世忠。无俦:意为没有人与他们相比。俦,指同辈的人。联语虚写景,赞美清风明月烘托沧浪亭的景致。实写人,用“一双白璧”隐切两位名人。一横一纵,均衡用笔,亦见结构匠心。 见《古今名人联话》
婺源考棚 前 人
渍种必苗,艺兰必香,千家茅屋书声,定有几枝大手笔;
登高自下,陟遐自迩,万里蓬山云路,先从一邑小文场。
[简注]婺源考棚:婺源,原属安徽,今属江西。考棚:旧时士子考试的考场。渍种:浸泡种子。艺兰:种植兰花。大手笔:犹言大著作,也称著名作家为大手笔。陟:远行,长途跋涉。《书"太甲下》:“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遐:远。迩:近。蓬山:官署名。秘书省的别称。《旧唐书"刘子玄传》:“蓬山之下,良直差肩;芸阁之中,麟图缉谥。”云路:指青云之路。比喻作官的路途。文场:科举考试的考场。上联以农事为喻,读书如耕种,精耕细作定有大收获;下联以登高行远为喻,进身之路自当由下而上,由近而远,方能平步青云。联语喻指形象,入情入理,胜于说教,寓期望于勉励之中,表达出作者奖掖后进的真挚感情。 见《中华对联大典》
大观亭 汪 恩
踞太白楼之上,鸳瓦排云,凭画槛一慰乡愁,已渐近钟阜晴峦,六朝城郭;
溯彭蠡湖而西,鹭涛飞雪,唤沙鸥共谈宦迹,最能忘峨眉春水,万里风帆。
[简注]大观亭:在安徽安庆市正观门外。临长江。又称大观楼。汪恩,字芝亭,清江苏江宁(今南京)人。嘉庆进士。曾在四川、安徽为官。太白楼:见前注。鸳瓦:鸳鸯瓦,古代建筑物顶互相成对的瓦。排云:高耸入云。画槛:犹画栏。有画饰的栏杆。乡愁:思乡的情愁。钟阜:指南京东北的钟山。晴峦:天气晴朗的山峦。六朝:见前注。城郭:泛指城邑。城,内城。郭,外城。彭蠡湖:在江西。隋朝时,因湖接鄱阳山,故又名鄱阳湖。鹭涛飞雪:形容白鹭展翅如波涛翻动飞起了雪花。“唤沙鸥”句:喻指自由自在的归隐生活。宋词人辛弃疾有“富贵非吾愿,归与白鸥盟”句。宦迹:做官的行踪。峨眉:指四川峨眉山。联语意境高远,登临送目,凭栏寄慨,写景、咏怀,气势宏阔,秀丽堂皇,风格豪放,堪称佳构。 见《中华对联大典》
题弥封所联 邓廷桢
姓氏不妨偕豹隐;
光芒终许看龙腾。
[简注]弥封所:在陕西西安贡院内。嘉庆二十三年(1818),廷桢方为西安太守,曾为贡院撰联数十副。弥封所联即是其一。弥封,科举时代,为防止舞弊,考生试卷写姓名处由弥封官反转折叠,用纸钉固,糊名弥封,上盖关防。至试官阅文取中,填写榜文时,始拆封验视姓名。邓廷桢(1775—1846),字嶰筠,清江苏江宁人。嘉庆进士。官至陕西巡抚。有《双砚斋诗集》。偕:同,共同。豹隐:比喻隐居伏处,爱惜其身,有所不为。事见《列女传"陶答子妻》。此指考试时将姓名隐藏于密封处。光芒:光辉四射。此指拆卷后现出姓名。龙腾:比喻考试中选登上龙虎榜。联语用典贴切,比喻形象,言简意明,极切弥封之事。 见《中华对联大典》
赠曹雪芹联 鄂 比
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
疏亲慢友,因财绝义世间多。
[简注]曹雪芹:(约1715或1724—1763),名霑,字梦阮,芹圃,号雪芹,芹溪居士。汉军正白旗人。清代著名作家。创作了长篇小说《红楼梦》(初名《石头记》)。鄂比(1770—1838),博尔济吉特氏,清满洲正蓝旗人。嘉庆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远:疏远。近:亲近。疏:疏远。慢:傲慢。联语论评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人情,表达了对曹雪芹晚年生活凄凉困境的同情。见《古今作家名联选》
丞相祠 前 人
望重南阳,想当年羽扇纶巾,忠贞扶季汉;
泽周西蜀,爱此地浣花濯锦,香火拥灵祠。
[简注]丞相祠:又名武侯祠。在四川成都南郊。丞相,即蜀汉的丞相诸葛亮,字孔明,汉末琅邪阳都(今山东沂水县)人。后至荆州(今湖北襄阳)在隆中躬耕读书。后辅刘备建立蜀汉,官至丞相,封武乡侯。死后谥号忠武侯。望重:声誉很高。南阳:诸葛亮《出师表》所说的南阳,原为东汉时的南阳郡,属地有襄阳等县。后南阳划归河南省,襄阳划归为湖北省。古隆中在现在的湖北襄阳。羽扇纶巾:形容人之风雅闲散的神态。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诸葛亮常持羽扇,服纶巾。纶巾,丝带做的头巾。纶(guān),汉末名士多服巾。季汉:即蜀汉,意指汉之季世。季,末。明朝谢陛撰《季汉书》,尊蜀汉刘备为正统,以吴、魏为世家。泽:恩德。《荀子"臣道》:“功参天地,泽被生民……汤武是也。”周:遍。西蜀:指四川。浣花:此指四川成都市西南的浣花里的浣花溪。濯锦:江名。即岷江,过成都为锦江。灵祠:指武侯祠。上联颂扬诸葛亮辅佐蜀汉的忠贞,下联称赞诸葛亮馨香百代的德泽。联语骈骊工雅,论评贴切,表达作者对诸葛亮的敬慕和缅怀之情。 见《中华对联大典》
自 题 杨 芳
忌我何常非赏识;
欺人毕竟不英雄。
[简注]杨芳(1770—1846),字诚斋,清贵州松桃人。行伍出身。官湖南固原提督。卒谥勤勇。忌:嫉妬。赏识:指识别、重视人才。上联有“不遭人忌是庸才”之意。说明遭人嫉妬不是坏事。下联意在说,是英雄不会欺人。联语从否定方面去写,表达了正面的意思。很有韵味,耐人品鉴,表现出作者豁达的胸怀。 见《中华对联大典》
涵云楼 潘世恩
风景自清嘉,有画舫补秋,奇峰环秀;
园林占优胜,看寒泉飞雪,高阁涵云。
[简注]涵云楼:在浙江杭州环秀山庄。潘世恩(1770—1854),字槐庭,号芝轩,清江苏吴县人。乾隆进士。官至军机大臣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卒谥文恭。清嘉:清新秀美。画舫:装饰华丽的游船。优胜:优良。寒泉:指清凉的泉水或井水。联语嵌名环秀、涵云,描绘园林风景,清朗雅逸,奇秀风致,宛如一幅山水画呈现在读者眼前。“补秋”一语,独具笔力。 见《中华对联大典》
飞云岩 李 沄
从何处飞来,乃有斯峥嵘头角,压倒群峰,试问前生,得无是韩昌黎所称怪物;
到此间蟠伏,尽凭尔磊落心胸,包馀荒徼,不逢青眼,可能如杜工部之拔奇才。
[简注]飞云岩:在贵州黄平东。李沄,晚清官至贵州按察使。道光五年(1825)病免。峥嵘:形容高峻。此用来比喻超越寻常。如头角峥嵘。气象峥嵘。头角:头顶左右的突出处。常比喻青少年的气概或才华。此喻飞云岩的气势。得无:莫非、该不会。韩昌黎:唐代文学家韩愈。见前注。怪物:怪异之物。韩愈《昌黎集"应科目时与人书》:“天池之滨,大江之濆(fén,水边),曰有怪物焉,盖非常鳞凡介之品汇匹俦也。”又俗称性情怪僻的人为怪物。蟠伏:即盘伏,屈曲。磊落:错落分明。引申指人的洒脱不拘,直率开朗的性格和胸怀。包馀荒徼:包容回旋的边远之地。荒,边远,远方。徼,边界。青眼:对人重视曰青眼。杜工部:即唐代诗人杜甫。见前注。拔:超特。《孟子"公孙丑》上:“出乎其类,拔乎其萃。”此联用拟人的写法,表现了飞云岩特异的状貌,博大的胸怀,怪僻的性格,超特的才能。联语构思不凡,气势雄壮,情景交融,用语典丽。 见《中华对联大典》
岳王庙 陈 琪
精诚与松柏同坚,万古昭昭,公自大名垂宇宙;
庙貌共湖山并寿,寸衷耿耿,我为时势吊英雄。
[简注]岳王庙:在杭州。见前注。陈琪,清浙江青田人。生活于乾隆、嘉庆时期。精诚:真诚。昭昭:彰明,显示。“公自”句:用王守仁题于谦祠联句。庙貌:见前注。耿耿:刚直、诚信。“我为”句:变化王守仁联句。上联颂赞岳飞万古彰扬,名垂天地的精忠的气节;下联表达凭吊岳飞庙的敬慕之情。联语意切情真,对仗工稳,造语谨严,而构思则多少受明代王守仁联的影响。王守仁题于谦祠联为:“赤手挽银河,公自大名垂宇宙;青山埋忠骨,我来何处吊英贤。” 见《中华对联大典》
太白亭 朱士彦
此间可谈风月;
斯世岂有神仙。
[简注]太白亭:详见前注。朱士彦(1771—1848),字休承,号咏斋,清江苏宝应人。嘉庆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卒谥文定。上联化用《梁书"徐勉传》:梁朝大臣徐勉(官至中书令)一次与门客夜游,赏清风明月,有客人虞暠(hào,皓)向他求詹事的官职。徐勉正色说:“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下联化自汉武帝的话。汉武帝好神仙,但屡求不得,说过“天下岂有仙人,尽妖妄耳”的话。联语语言简洁,要言不烦,于洒脱中见狂放,于淡雅中见豪气。切事切人。而余本敦则云:“此地饶千秋风月;偶来作半日神仙。” 见《历代楹联选注》
梳妆亭 赵文楷
江光铺白开妆镜;
峰影浮青上晓鬟。
[简注]梳妆亭:在安徽宿松小孤山。赵文楷,字逸书,号介山,清安徽太湖人。嘉庆进士第一。被册封为琉球国王正使。有《石柏山房诗存》。联语淡写轻描,却形容生动,形象明静,情随景生,贴切题旨,清新可诵。 见《小孤山古今诗联选》
泰伯墓 齐彦槐
至德无称,三让两家天下;
高山可仰,一抔万古江南。
[简注]泰伯墓:在江苏无锡鸿山南麓。泰伯,周朝祖先古公亶父的长子。齐彦槐(1774—1841),字梦树,号梅麓,清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嘉庆进士。官苏州同知。有《双溪草堂诗文集》、《梅麓联存》等。至德无称:语出《论语"泰伯》:“泰伯其可谓至德也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至德:最高尚的道德。称:称赞,颂扬。无称,找不到好词语来颂扬。“三让”句:据传说,古公预见到昌的圣德,因此打破惯例,不传位给长子,而传给幼子季历,从而传给昌。泰伯为实现父亲的意愿,便偕仲雍来到江南,终于把君位让给季历和昌。以后逐渐强大,灭了商纣,建立周朝。天下,指周部落统一中原,建立周朝。高山可仰:化自“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见《诗经"小雅》。喻对有高尚道德的人的仰慕。“一抔”句:此句说泰伯死后,他的墓地受到江南人民千秋万代的景仰。抔,捧的意思。一抔,就是一捧土,引申为坟墓。联语用典贴切,衍化自然。赞美了泰伯的品德,肯定了他的功绩。同时,表达了作者的缅怀敬仰之情。按:《中国名胜古迹对联选注》中,上联首句为“志异征诛”,下联首句为“功同开辟”。 见《中华对联大典》
沧浪亭 前 人
四万青钱,明月清风今有价;
一双白璧,诗人名将古无俦。
[简注]沧浪亭:在江苏苏州城南。为苏州名园之一。原为五代时吴军节度使孙承祐别墅,北宋诗人苏舜钦喜欢这里“近水远山皆有情”,用四万青钱买下,在临水处筑亭,取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意,取名沧浪亭。青钱:古代所使用的货币,以红铜、白铅和黑铅混合铸制,是我国古代货币制中的最小单位。“明月”句:化用欧阳修咏沧浪亭诗:“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如此美景,当然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白璧:此喻指园内所建的苏东坡祠和韩蕲王祠。诗人:指著名诗人苏东坡。名将:指抗金将领韩世忠。无俦:意为没有人与他们相比。俦,指同辈的人。联语虚写景,赞美清风明月烘托沧浪亭的景致。实写人,用“一双白璧”隐切两位名人。一横一纵,均衡用笔,亦见结构匠心。 见《古今名人联话》
婺源考棚 前 人
渍种必苗,艺兰必香,千家茅屋书声,定有几枝大手笔;
登高自下,陟遐自迩,万里蓬山云路,先从一邑小文场。
[简注]婺源考棚:婺源,原属安徽,今属江西。考棚:旧时士子考试的考场。渍种:浸泡种子。艺兰:种植兰花。大手笔:犹言大著作,也称著名作家为大手笔。陟:远行,长途跋涉。《书"太甲下》:“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遐:远。迩:近。蓬山:官署名。秘书省的别称。《旧唐书"刘子玄传》:“蓬山之下,良直差肩;芸阁之中,麟图缉谥。”云路:指青云之路。比喻作官的路途。文场:科举考试的考场。上联以农事为喻,读书如耕种,精耕细作定有大收获;下联以登高行远为喻,进身之路自当由下而上,由近而远,方能平步青云。联语喻指形象,入情入理,胜于说教,寓期望于勉励之中,表达出作者奖掖后进的真挚感情。 见《中华对联大典》
大观亭 汪 恩
踞太白楼之上,鸳瓦排云,凭画槛一慰乡愁,已渐近钟阜晴峦,六朝城郭;
溯彭蠡湖而西,鹭涛飞雪,唤沙鸥共谈宦迹,最能忘峨眉春水,万里风帆。
[简注]大观亭:在安徽安庆市正观门外。临长江。又称大观楼。汪恩,字芝亭,清江苏江宁(今南京)人。嘉庆进士。曾在四川、安徽为官。太白楼:见前注。鸳瓦:鸳鸯瓦,古代建筑物顶互相成对的瓦。排云:高耸入云。画槛:犹画栏。有画饰的栏杆。乡愁:思乡的情愁。钟阜:指南京东北的钟山。晴峦:天气晴朗的山峦。六朝:见前注。城郭:泛指城邑。城,内城。郭,外城。彭蠡湖:在江西。隋朝时,因湖接鄱阳山,故又名鄱阳湖。鹭涛飞雪:形容白鹭展翅如波涛翻动飞起了雪花。“唤沙鸥”句:喻指自由自在的归隐生活。宋词人辛弃疾有“富贵非吾愿,归与白鸥盟”句。宦迹:做官的行踪。峨眉:指四川峨眉山。联语意境高远,登临送目,凭栏寄慨,写景、咏怀,气势宏阔,秀丽堂皇,风格豪放,堪称佳构。 见《中华对联大典》
题弥封所联 邓廷桢
姓氏不妨偕豹隐;
光芒终许看龙腾。
[简注]弥封所:在陕西西安贡院内。嘉庆二十三年(1818),廷桢方为西安太守,曾为贡院撰联数十副。弥封所联即是其一。弥封,科举时代,为防止舞弊,考生试卷写姓名处由弥封官反转折叠,用纸钉固,糊名弥封,上盖关防。至试官阅文取中,填写榜文时,始拆封验视姓名。邓廷桢(1775—1846),字嶰筠,清江苏江宁人。嘉庆进士。官至陕西巡抚。有《双砚斋诗集》。偕:同,共同。豹隐:比喻隐居伏处,爱惜其身,有所不为。事见《列女传"陶答子妻》。此指考试时将姓名隐藏于密封处。光芒:光辉四射。此指拆卷后现出姓名。龙腾:比喻考试中选登上龙虎榜。联语用典贴切,比喻形象,言简意明,极切弥封之事。 见《中华对联大典》
Thursday, April 7, 2011
归去来兮辞 并序
归去来兮辞
并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为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馀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目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邱。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并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为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馀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目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邱。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天天命复奚疑!
Monday, April 4, 2011
清联三百副 十二
清联三百副(十二)
自挽联 言朝标
始笑前生,徒自苦耳;
既知去处,亦复陶然。
[简注]言朝标:标一作鏕,字起霞,号可樵,清江苏常熟人。乾隆进士。历官柳州知府。有《孟晋斋诗集》。始:尝。前生:佛教的轮回说法,称过去的一生为前生,对今生而言。唐《寒山子诗集》诗之四一:“今日如许贫,总是前生作。”徒:徒然,空。自苦:自取忧苦。耳:助词,罢了。既知:已经知道。去处:可去的地方。复:此为还的意思。陶然:见前注。联语乃临终时作,超然生死之外,脱落潇洒,句工情切。 见《中华对联大典》
自 题 黄一桂
读史渐知心学误;
莅官益觉理儒疏。
[简注]黄一桂:字穉坪,清江西虔州(今赣州)人。他特别爱好搜奇书研讨古籍。心学:宋明理学一个流派。即所谓良知之学,以人心为宇宙的本体。误:谬误。此有误导意。莅官:到职任事。此指阮元督两广重修省志,一桂参与校雠之事。莅,到。理儒:理学和儒学。儒学指孔孟之学。汉儒治经,侧重训诂制度,宋儒则附经义而说天人性命之理,故曰理学,也称性理学、道学。理学,指宋明儒家的哲学思想。疏:此为疏远意。此联由一个“误”和“疏”字,生发反省之意。一桂参与阮元主持重修省志的校雠工作时,有意回护五子(当指宋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朱熹)。晚年学业大进,深悔昔时之非,因题此联以自警。联语蕴涵深意,对仗工整,别寓情思,堪可勉励后学。 见《楹联四话》
江心寺 朱文翰
长与流芳,一片当年干净土;
宛然浮玉,千秋此处妙高台。
[简注]江心寺:在浙江温州滨江小岛上。即谢康乐诗所咏之孤屿。屿中有江心寺,风景绝似金山。朱文翰:字良甫,号见庵,又号沧湄,清安徽歙县人。乾隆进士。有《退思粗订稿》。长与流芳:指江心古寺与寺附近的文天祥祠长久地流传下去。流芳,比喻流传美好的名声。干净土:即净土。佛教谓庄严洁静,把佛寺所在地亦称作净土。浮玉:指江心屿。因江心屿是瓯江中心的孤屿,就好像一块玉石浮于水面。妙高台:在镇江金山寺山顶。名“江天一览亭”。指江心屿与金山的风景,可以媲美。联语只“干净土”一语在写佛寺,但所表现的是人文和风物景观。运用比喻比较手法,突出寺院周围,云水缭绕,景色清幽的画面。 见《古今联语汇选》(二)
题钵园联 阳呈南
眼底双峰,玉洞风光凭领取;
指南一卷,铁髯门户任推敲。
[简注]钵园:在广西桂林八角塘。为韦大德所建。阳呈南:清广西桂林人。他题此联的时间是嘉庆年间(1796—1820)。双峰:指桂林独秀峰、伏波山。玉洞:指风洞。领取:领受取得。指南一卷:指韦大德的医学著作。铁髯:即韦大德之号,韦大德是清初年羹尧的门客,后来,年羹尧被杀,韦也受牵连,谪戍桂林。韦氏善医,患者上门,有求必应。门户:指韦氏之家。推敲:这里指敲门推开。上联赞钵园环境的秀美,下联赞韦氏行医热心。联语平实工整,景中寓情,淡雅可诵。 见《古今名胜对联选注》
南门城楼 洪 梧
东阁联吟,有客忆千秋词赋;
南楼纵目,此间对六代江山。
[简注]南门城楼:在江苏扬州。是古扬州城南门上的谯楼。登南门城楼可东眺黄海,西望运河。洪梧,字桐生,清安徽歙县人。清乾隆进士。官浙江乡试副考,山东临沂知府。“东阁”句:南朝梁诗人何逊曾任扬州法曹,常在官署中的两株梅花树下吟咏。杜甫诗有“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东阁是古代官署的迎宾厅。词赋:指南朝宋诗人鲍照登广陵(今扬州)城时写的《芜城赋》。六代江山:指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王朝的都城南京。扬州在长江之北与南京斜对。联语写登临揽胜之情。上联怀古,切人文掌故;下联即景,切风物景观。感慨良多,风韵雅致。 见《古今联语汇选》(一)
题林昌彝联 吴嵩梁
酒不能豪偏爱客;
米犹难索更藏书。
[简注]林昌彝,字芗溪。吴嵩梁(1766—1834),字子山,号兰雪,又号莲花博士、石溪老渔,清江西东乡人。嘉庆举人。历官黔西知州。有《香苏山馆全集》。豪:豪饮意。索:索取。联语以正反相衬的手法,突出主旨。如此写来,幽默谐趣,别有情味,极风人之致。
见《素月楼联话》
学海堂 白 镕
知水仁山,在此堂宇;
经神学海,发为文章。
[简注]学海堂:在广东广州越秀山。为阮元督两广时所创办。白镕(1766—1839),字小山,清顺天通州(今北京市通县)人。嘉庆进士。官至工部尚书。知:智的古字。同“智”,智慧。《论语"子罕》:“择不处仁,焉得知。”仁:仁爱。古代一种含义广泛的道德观念,其核心指人与人之间相亲爱人。经神学海:东汉何休著《左氏膏肓》、《公羊废疾》、《谷梁墨守》,郑玄起而论难,与之抗衡。二人闻名当世,求学之人不远千里而来。京师称郑玄为经神,何休为学海。经,经学。学海:学识渊博。联语从智仁经学扣题立意,勉励学子益知居仁,笃学敏行,极切学海堂之主旨。此联用语较之阮元题“学海堂”联清爽明畅,平易近人。请看阮联:“公羊传经,司马记史;白虎德论,雕龙文心。”公羊传:古籍名。战国齐人公羊高著。司马记史:指司马迁所著的《史记》。“白虎”句:指《白虎通德论》,汉班固撰。“雕龙”句:指《文心雕龙》,南朝梁刘勰著。 见《中华对联大典》
自挽联 帅承瀛
三十年皇路驰驱,自问与众生何补?
七九载凡尘扰攘,回思这本性犹存。
[简注]帅承瀛,详见“帅公祠联”注。皇路:指为帝王效命之路。驰驱:疾行,奔波。引申为尽力效命之意。凡尘:世俗。扰攘:纷乱。本性:指人性本来就有,所谓天赋的。上联着眼尽力报效朝廷,关心民疾方面,有自省之意;下联旨在说明在那纷乱的世俗中,幸喜还能保住天良,含自诩之意。联语婉曲雅致,流露出真实的感情,是自挽的一种风格。
见《中国对联集成"湖北卷"黄梅分卷》
无 题 缪 艮
妻子望他龙虎日;
功名于我马牛风。
[简注]缪艮(1766--?),字兼山,号莲仙子,清浙江钱塘(今杭州)人。诸生。有《涂说》、《四书对语》。龙虎日:指会试中选,登上龙虎榜之日。马牛风:典见《左传"僖》四年所记。喻事不相干。此联乃作者落第所题。上联说:妻子盼望丈夫高中龙虎榜,博得夫贵妻荣;下联说:科举对我来说是不相干的事。联语构思别致,以“马牛风”对“龙虎日”尤见奇巧,自嘲中亦见谐趣,如见那时应试者的一掬辛酸泪。 见《巧联续录》
无 题 陈鸿寿
雷霆走精锐;
冰雪净聪明。
[简注]陈鸿寿(1768—1822),字子恭,号曼生,清浙江钱塘人。乾隆六年拔贡。官江苏溧阳、江南海防同知。有《桑连理馆集》。雷霆:迅疾的雷。含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走:变动。精锐:精练勇锐。聪明:能明察,有才智。联语仅十字,有豪宕之胸襟,磅礴之气概,纯洁之心灵,聪明之才智。韵味典丽,涵蕴深沉。 见《中华对联大典》
观音殿 朱 桓
筑寺俯双江,莫辜负山雨浦云,朝飞暮卷;
设亭临九曲,最好是春风秋月,汐去潮来。
[简注]观音殿:在福建福州城南于山醉石亭之右的峰峦上大士祠内,殿面万虎山。朱桓,字海谷,号芝圃,清广西临桂人。乾隆进士。官为观察使。有《自适吟草》。“山雨”两句:化自唐王勃《滕王阁序》:“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春风秋月:语见南唐李煜(后主)《虞美人》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汐去潮来:晚潮退去,早潮来临。早潮曰潮,晚潮曰汐。联语清爽飘逸,淡雅风致,景中有情,情中有景,隐约可见一缕香烟袅绕于这山水画中。 见《古今联语汇选》(一)
太白楼 胡 敬
公昔登临,想诗境满怀,酒杯在手;
我来依旧,见青山对面,明月当头。
[简注]太白楼:在安徽马鞍山采石矶。传说李白登采石饮酒,醉后到江中捉月,不幸溺死。后人于矶上建太白楼,又名谪仙楼、青莲祠。胡敬(1769—1845),字以庄,号书农,清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嘉庆进士。官至侍讲学士。参与编辑《全唐文》、《明鉴》。有《崇雅堂诗文集》。上联表现李白豪放不羁的性格,斗酒百篇的诗才。下联表达作者登临揽胜,发怀古之幽情。联语意蕴丰富,词工句丽,韵味隽永,耐人品赏。 见《古今联语汇选》
关帝庙 前 人
圣至于神,荐馨历千载而遥,如日月行天,江河行地;
湖开自汉,崇祀值两峰相对,有武穆在北,忠肃在南。
[简注]关帝庙:在浙江杭州西湖金沙港,祭祀三国蜀汉大将关羽。圣:指关公。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勅“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荐馨:指敬进祭品祭祀,申引为受到推崇,流芳千古。湖开自汉:据《西湖游览志》记载:“汉时,金牛现湖中,人言明圣之瑞,遂称明圣湖。”后名西湖。故云自汉代就开凿了。崇祀:此代关帝庙。崇,尊敬。祀,此为祭神之所。两峰:指西湖的南高峰与北高峰。武穆:即岳飞。这里指岳飞庙。忠肃:即明代于谦。这里指西湖的于谦祠。上联颂扬关帝的神明像日月运行在天,江河奔流在地;下联点明关庙的位置,南北有岳飞和于谦祠庙相衬。联语用烘云托月的手法,主旨鲜明,造语庄丽严肃,诵读有明快之感。 见《中国名胜古迹对联选注》
徐州府道署 张 鼎
地居黄运中,水欲治,漕欲通,千里河流,涓滴皆从心上过;
官作军民主,宽以恩,严以法,一方士庶,笑啼都到眼前来。
[简注]徐州府道署:在江苏徐州。为道台的衙署。张鼎,清宛平(今北京丰台)人。嘉庆间两任徐州知府,分巡河务兵备道。黄运:即黄河、运河的简称。“水欲”两句:意为水利要治理,漕运要畅通。漕:水道运粮,也指运其他。即水道运输。涓滴:点滴的水。比喻微小的贡献。此指水利和漕运哪怕最小的事也须用心去做。“官作”句:意为当官应替军民作主,宽严结合,法恩兼施。法,刑法,法律。指依法处事。士庶:士子和庶民。士,旧时读书人的通称,古时四民之一,位于庶民之上。庶,指平民百姓。“笑啼”句:喻喜乐和忧伤都看在眼里。联语从国计民生上立意,办实事,体民情,严法治,行仁政,则是这副对联主旨,措词平稳,平易近人。旧时官吏,有这种思想境界,难能可贵。 见《中华对联大典》
志勤堂 朱 珔
士所尚在志,行远登高,万里鹏程关学问;
业必精于勤,博闻强识,三馀蛾术惜光阴。
[简注]志勤堂:乃朱珔(jiàn)的居室名。为家塾。朱珔(1769—1850),字玉存,一字兰坡,号兰友,清安徽泾江人。嘉庆进士。入值上书房。主讲钟山、紫阳书院。有《小万卷斋诗文集》等。尚在志:见《孟子"尽心上》:“王子垫问曰:‘士何事?’孟子曰:‘尚志。’”意为高尚其志。鹏程:喻人的前程远大。精于勤:见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博闻强识:见闻广博,强于记忆。识,同“记”。三馀:见《三国志"魏王肃传》:“……冬者岁之馀,夜者日之馀,阴雨者时之馀也。”泛指空闲时间。蛾术:《礼"学记》有“蛾子时术之”语。蛾,同“蚁”,言蚁虽小虫,时时习衔土之事,渐渐而成大垤,以喻学问须经长期积累乃有成就。清王鸣盛著有《蛾术编》,书名即以此取义。联语嵌“志勤”二字,化用成语典故,砥励子弟,立志向学,珍惜时间,精勤奋取,增长才识,亦含有自砺之意。 见《古今名人联语》
二赋堂 前 人
胜迹别嘉鱼,何须订异箴讹,但借江山摅感慨;
豪情传梦鹤,偶尔吟风啸月,毋将赋咏概生平。
[简注]二赋堂:在湖北黄冈市东坡赤壁公园内,为砖木殿堂,堂内有《赤壁赋》和《后赤壁赋》的木刻和石刻。黄州赤壁因坡公二赋而传。嘉鱼:湖北嘉鱼县,也有一赤壁,作者以为此处赤壁是三国赤壁之战的地方。其实,三国周瑜以火攻的赤壁在湖北的蒲圻县(今改为赤壁市)。订异箴讹:订正异说,箴别讹误。此指对黄州赤壁的考证。摅(shū,书):抒发,发表。梦鹤:出自苏轼《后赤壁赋》:“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翩仙,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鸣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苏轼游赤壁,以梦鹤的幻境来表达自己的豪放感情。吟风啸月:苏轼在前后赤壁赋中都有吟诵风月的句子,以寄托豪壮情怀。《前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毋:同“勿”,不要。概:概括,总结。上下联议论精湛,上联指出苏氏游赤壁旨在“但借江山摅感慨”,根本不需要“订异箴讹”;下联以苏轼梦鹤之事,吟风诵月之情,表现他豪放胸怀,那能以两游赤壁来概括苏轼的一生呢?联语揽胜怀古,评价历史人物,议论风生,含蕴哲理,通达而富感情,确为诗人之笔,值得一读。 见《古今联语汇选》(一)
自挽联 言朝标
始笑前生,徒自苦耳;
既知去处,亦复陶然。
[简注]言朝标:标一作鏕,字起霞,号可樵,清江苏常熟人。乾隆进士。历官柳州知府。有《孟晋斋诗集》。始:尝。前生:佛教的轮回说法,称过去的一生为前生,对今生而言。唐《寒山子诗集》诗之四一:“今日如许贫,总是前生作。”徒:徒然,空。自苦:自取忧苦。耳:助词,罢了。既知:已经知道。去处:可去的地方。复:此为还的意思。陶然:见前注。联语乃临终时作,超然生死之外,脱落潇洒,句工情切。 见《中华对联大典》
自 题 黄一桂
读史渐知心学误;
莅官益觉理儒疏。
[简注]黄一桂:字穉坪,清江西虔州(今赣州)人。他特别爱好搜奇书研讨古籍。心学:宋明理学一个流派。即所谓良知之学,以人心为宇宙的本体。误:谬误。此有误导意。莅官:到职任事。此指阮元督两广重修省志,一桂参与校雠之事。莅,到。理儒:理学和儒学。儒学指孔孟之学。汉儒治经,侧重训诂制度,宋儒则附经义而说天人性命之理,故曰理学,也称性理学、道学。理学,指宋明儒家的哲学思想。疏:此为疏远意。此联由一个“误”和“疏”字,生发反省之意。一桂参与阮元主持重修省志的校雠工作时,有意回护五子(当指宋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朱熹)。晚年学业大进,深悔昔时之非,因题此联以自警。联语蕴涵深意,对仗工整,别寓情思,堪可勉励后学。 见《楹联四话》
江心寺 朱文翰
长与流芳,一片当年干净土;
宛然浮玉,千秋此处妙高台。
[简注]江心寺:在浙江温州滨江小岛上。即谢康乐诗所咏之孤屿。屿中有江心寺,风景绝似金山。朱文翰:字良甫,号见庵,又号沧湄,清安徽歙县人。乾隆进士。有《退思粗订稿》。长与流芳:指江心古寺与寺附近的文天祥祠长久地流传下去。流芳,比喻流传美好的名声。干净土:即净土。佛教谓庄严洁静,把佛寺所在地亦称作净土。浮玉:指江心屿。因江心屿是瓯江中心的孤屿,就好像一块玉石浮于水面。妙高台:在镇江金山寺山顶。名“江天一览亭”。指江心屿与金山的风景,可以媲美。联语只“干净土”一语在写佛寺,但所表现的是人文和风物景观。运用比喻比较手法,突出寺院周围,云水缭绕,景色清幽的画面。 见《古今联语汇选》(二)
题钵园联 阳呈南
眼底双峰,玉洞风光凭领取;
指南一卷,铁髯门户任推敲。
[简注]钵园:在广西桂林八角塘。为韦大德所建。阳呈南:清广西桂林人。他题此联的时间是嘉庆年间(1796—1820)。双峰:指桂林独秀峰、伏波山。玉洞:指风洞。领取:领受取得。指南一卷:指韦大德的医学著作。铁髯:即韦大德之号,韦大德是清初年羹尧的门客,后来,年羹尧被杀,韦也受牵连,谪戍桂林。韦氏善医,患者上门,有求必应。门户:指韦氏之家。推敲:这里指敲门推开。上联赞钵园环境的秀美,下联赞韦氏行医热心。联语平实工整,景中寓情,淡雅可诵。 见《古今名胜对联选注》
南门城楼 洪 梧
东阁联吟,有客忆千秋词赋;
南楼纵目,此间对六代江山。
[简注]南门城楼:在江苏扬州。是古扬州城南门上的谯楼。登南门城楼可东眺黄海,西望运河。洪梧,字桐生,清安徽歙县人。清乾隆进士。官浙江乡试副考,山东临沂知府。“东阁”句:南朝梁诗人何逊曾任扬州法曹,常在官署中的两株梅花树下吟咏。杜甫诗有“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东阁是古代官署的迎宾厅。词赋:指南朝宋诗人鲍照登广陵(今扬州)城时写的《芜城赋》。六代江山:指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王朝的都城南京。扬州在长江之北与南京斜对。联语写登临揽胜之情。上联怀古,切人文掌故;下联即景,切风物景观。感慨良多,风韵雅致。 见《古今联语汇选》(一)
题林昌彝联 吴嵩梁
酒不能豪偏爱客;
米犹难索更藏书。
[简注]林昌彝,字芗溪。吴嵩梁(1766—1834),字子山,号兰雪,又号莲花博士、石溪老渔,清江西东乡人。嘉庆举人。历官黔西知州。有《香苏山馆全集》。豪:豪饮意。索:索取。联语以正反相衬的手法,突出主旨。如此写来,幽默谐趣,别有情味,极风人之致。
见《素月楼联话》
学海堂 白 镕
知水仁山,在此堂宇;
经神学海,发为文章。
[简注]学海堂:在广东广州越秀山。为阮元督两广时所创办。白镕(1766—1839),字小山,清顺天通州(今北京市通县)人。嘉庆进士。官至工部尚书。知:智的古字。同“智”,智慧。《论语"子罕》:“择不处仁,焉得知。”仁:仁爱。古代一种含义广泛的道德观念,其核心指人与人之间相亲爱人。经神学海:东汉何休著《左氏膏肓》、《公羊废疾》、《谷梁墨守》,郑玄起而论难,与之抗衡。二人闻名当世,求学之人不远千里而来。京师称郑玄为经神,何休为学海。经,经学。学海:学识渊博。联语从智仁经学扣题立意,勉励学子益知居仁,笃学敏行,极切学海堂之主旨。此联用语较之阮元题“学海堂”联清爽明畅,平易近人。请看阮联:“公羊传经,司马记史;白虎德论,雕龙文心。”公羊传:古籍名。战国齐人公羊高著。司马记史:指司马迁所著的《史记》。“白虎”句:指《白虎通德论》,汉班固撰。“雕龙”句:指《文心雕龙》,南朝梁刘勰著。 见《中华对联大典》
自挽联 帅承瀛
三十年皇路驰驱,自问与众生何补?
七九载凡尘扰攘,回思这本性犹存。
[简注]帅承瀛,详见“帅公祠联”注。皇路:指为帝王效命之路。驰驱:疾行,奔波。引申为尽力效命之意。凡尘:世俗。扰攘:纷乱。本性:指人性本来就有,所谓天赋的。上联着眼尽力报效朝廷,关心民疾方面,有自省之意;下联旨在说明在那纷乱的世俗中,幸喜还能保住天良,含自诩之意。联语婉曲雅致,流露出真实的感情,是自挽的一种风格。
见《中国对联集成"湖北卷"黄梅分卷》
无 题 缪 艮
妻子望他龙虎日;
功名于我马牛风。
[简注]缪艮(1766--?),字兼山,号莲仙子,清浙江钱塘(今杭州)人。诸生。有《涂说》、《四书对语》。龙虎日:指会试中选,登上龙虎榜之日。马牛风:典见《左传"僖》四年所记。喻事不相干。此联乃作者落第所题。上联说:妻子盼望丈夫高中龙虎榜,博得夫贵妻荣;下联说:科举对我来说是不相干的事。联语构思别致,以“马牛风”对“龙虎日”尤见奇巧,自嘲中亦见谐趣,如见那时应试者的一掬辛酸泪。 见《巧联续录》
无 题 陈鸿寿
雷霆走精锐;
冰雪净聪明。
[简注]陈鸿寿(1768—1822),字子恭,号曼生,清浙江钱塘人。乾隆六年拔贡。官江苏溧阳、江南海防同知。有《桑连理馆集》。雷霆:迅疾的雷。含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走:变动。精锐:精练勇锐。聪明:能明察,有才智。联语仅十字,有豪宕之胸襟,磅礴之气概,纯洁之心灵,聪明之才智。韵味典丽,涵蕴深沉。 见《中华对联大典》
观音殿 朱 桓
筑寺俯双江,莫辜负山雨浦云,朝飞暮卷;
设亭临九曲,最好是春风秋月,汐去潮来。
[简注]观音殿:在福建福州城南于山醉石亭之右的峰峦上大士祠内,殿面万虎山。朱桓,字海谷,号芝圃,清广西临桂人。乾隆进士。官为观察使。有《自适吟草》。“山雨”两句:化自唐王勃《滕王阁序》:“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春风秋月:语见南唐李煜(后主)《虞美人》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汐去潮来:晚潮退去,早潮来临。早潮曰潮,晚潮曰汐。联语清爽飘逸,淡雅风致,景中有情,情中有景,隐约可见一缕香烟袅绕于这山水画中。 见《古今联语汇选》(一)
太白楼 胡 敬
公昔登临,想诗境满怀,酒杯在手;
我来依旧,见青山对面,明月当头。
[简注]太白楼:在安徽马鞍山采石矶。传说李白登采石饮酒,醉后到江中捉月,不幸溺死。后人于矶上建太白楼,又名谪仙楼、青莲祠。胡敬(1769—1845),字以庄,号书农,清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嘉庆进士。官至侍讲学士。参与编辑《全唐文》、《明鉴》。有《崇雅堂诗文集》。上联表现李白豪放不羁的性格,斗酒百篇的诗才。下联表达作者登临揽胜,发怀古之幽情。联语意蕴丰富,词工句丽,韵味隽永,耐人品赏。 见《古今联语汇选》
关帝庙 前 人
圣至于神,荐馨历千载而遥,如日月行天,江河行地;
湖开自汉,崇祀值两峰相对,有武穆在北,忠肃在南。
[简注]关帝庙:在浙江杭州西湖金沙港,祭祀三国蜀汉大将关羽。圣:指关公。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勅“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荐馨:指敬进祭品祭祀,申引为受到推崇,流芳千古。湖开自汉:据《西湖游览志》记载:“汉时,金牛现湖中,人言明圣之瑞,遂称明圣湖。”后名西湖。故云自汉代就开凿了。崇祀:此代关帝庙。崇,尊敬。祀,此为祭神之所。两峰:指西湖的南高峰与北高峰。武穆:即岳飞。这里指岳飞庙。忠肃:即明代于谦。这里指西湖的于谦祠。上联颂扬关帝的神明像日月运行在天,江河奔流在地;下联点明关庙的位置,南北有岳飞和于谦祠庙相衬。联语用烘云托月的手法,主旨鲜明,造语庄丽严肃,诵读有明快之感。 见《中国名胜古迹对联选注》
徐州府道署 张 鼎
地居黄运中,水欲治,漕欲通,千里河流,涓滴皆从心上过;
官作军民主,宽以恩,严以法,一方士庶,笑啼都到眼前来。
[简注]徐州府道署:在江苏徐州。为道台的衙署。张鼎,清宛平(今北京丰台)人。嘉庆间两任徐州知府,分巡河务兵备道。黄运:即黄河、运河的简称。“水欲”两句:意为水利要治理,漕运要畅通。漕:水道运粮,也指运其他。即水道运输。涓滴:点滴的水。比喻微小的贡献。此指水利和漕运哪怕最小的事也须用心去做。“官作”句:意为当官应替军民作主,宽严结合,法恩兼施。法,刑法,法律。指依法处事。士庶:士子和庶民。士,旧时读书人的通称,古时四民之一,位于庶民之上。庶,指平民百姓。“笑啼”句:喻喜乐和忧伤都看在眼里。联语从国计民生上立意,办实事,体民情,严法治,行仁政,则是这副对联主旨,措词平稳,平易近人。旧时官吏,有这种思想境界,难能可贵。 见《中华对联大典》
志勤堂 朱 珔
士所尚在志,行远登高,万里鹏程关学问;
业必精于勤,博闻强识,三馀蛾术惜光阴。
[简注]志勤堂:乃朱珔(jiàn)的居室名。为家塾。朱珔(1769—1850),字玉存,一字兰坡,号兰友,清安徽泾江人。嘉庆进士。入值上书房。主讲钟山、紫阳书院。有《小万卷斋诗文集》等。尚在志:见《孟子"尽心上》:“王子垫问曰:‘士何事?’孟子曰:‘尚志。’”意为高尚其志。鹏程:喻人的前程远大。精于勤:见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博闻强识:见闻广博,强于记忆。识,同“记”。三馀:见《三国志"魏王肃传》:“……冬者岁之馀,夜者日之馀,阴雨者时之馀也。”泛指空闲时间。蛾术:《礼"学记》有“蛾子时术之”语。蛾,同“蚁”,言蚁虽小虫,时时习衔土之事,渐渐而成大垤,以喻学问须经长期积累乃有成就。清王鸣盛著有《蛾术编》,书名即以此取义。联语嵌“志勤”二字,化用成语典故,砥励子弟,立志向学,珍惜时间,精勤奋取,增长才识,亦含有自砺之意。 见《古今名人联语》
二赋堂 前 人
胜迹别嘉鱼,何须订异箴讹,但借江山摅感慨;
豪情传梦鹤,偶尔吟风啸月,毋将赋咏概生平。
[简注]二赋堂:在湖北黄冈市东坡赤壁公园内,为砖木殿堂,堂内有《赤壁赋》和《后赤壁赋》的木刻和石刻。黄州赤壁因坡公二赋而传。嘉鱼:湖北嘉鱼县,也有一赤壁,作者以为此处赤壁是三国赤壁之战的地方。其实,三国周瑜以火攻的赤壁在湖北的蒲圻县(今改为赤壁市)。订异箴讹:订正异说,箴别讹误。此指对黄州赤壁的考证。摅(shū,书):抒发,发表。梦鹤:出自苏轼《后赤壁赋》:“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翩仙,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鸣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苏轼游赤壁,以梦鹤的幻境来表达自己的豪放感情。吟风啸月:苏轼在前后赤壁赋中都有吟诵风月的句子,以寄托豪壮情怀。《前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毋:同“勿”,不要。概:概括,总结。上下联议论精湛,上联指出苏氏游赤壁旨在“但借江山摅感慨”,根本不需要“订异箴讹”;下联以苏轼梦鹤之事,吟风诵月之情,表现他豪放胸怀,那能以两游赤壁来概括苏轼的一生呢?联语揽胜怀古,评价历史人物,议论风生,含蕴哲理,通达而富感情,确为诗人之笔,值得一读。 见《古今联语汇选》(一)
Subscribe to:
Posts (Atom)